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20170
大小:11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7
《力地合成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教材首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提水桶方式,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定性分析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定量关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合力与分力之间的量值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而是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普遍的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这一节,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续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
2、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因而培养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点力。2、能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4、会用力的图示法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逻辑思维和实验相结合研究问题的方法,
3、由此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2.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认识等效替代的重要作用;2.要求学生能在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泡沫板、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带两个细线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教学方法】交流与合作、分组实验、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
4、经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等物理知识和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但是他们刚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习惯于标量的代数运算,即使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也不涉及到矢量运算,而是通过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变成了简单的加减问题,没有触及矢量运算。同时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往往不习惯。意识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通过小组探究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一则,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全
5、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而深刻,其效果远非那种目标和路线都明摆着的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可比。二则,学生对矢量运算是完全陌生的,放慢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三、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实验验证知识应用小结依据我校近两年来推广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流程。自主学习主要是三大步。一、课前预习,做导学题纲,二、教师批改导学提纲,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上课进度。三、课堂探究,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地展开。 【教学
6、过程设计】教学事件1提前预习,交流合作(3分钟)教学任务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规律。①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等基本概念。②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课本上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大致怎样解决。1、设计导学题纲,导学题纲分为两部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知识回顾、课前预习、自我检测。知识回顾部分是本节课涉及的之前学过的知识,比如力的图示、数学平面几何中作平行四边形等基础知识。课前预习部分主要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些基本概和、规
7、律,学生通过看课本能直接得到的一些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带着目的、疑问听课。自我检测部分主要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的题目一般较为简单,但针对性强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对本节课兴趣。1、课前预习,做导学题纲。2、上课交流合作,将简单的知识通过交流解决掉。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提前批改学生的导学题纲,看一下学生哪些不会,哪些需要重点讲解,课堂设计是否需要调整。3、组织学生交流合作。【教学设计说明】我们的观点是:学生会的不用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学生能相互交流学会的互相交流,我们只点
8、拨重点、难点知识。1、提前预习的目的是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2、交流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交流把简单的知识解决掉,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将难点问题突出、激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事件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2分钟)教学任务教师的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