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ID:29190782

大小:9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综合学习(1)从本章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种群是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在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不仅可以获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而且可以领悟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方法,还可以为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打基础。本章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列举种群的特征。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阐明群落的演替。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方面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2.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能力方面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2.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本章在知识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基础的。因此,本章的教学在处理不同知识内容时,要根据教学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是本章在科学方法教育上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实例来让学生领悟。本章的两个“探究”,一个在室外进行,一个

3、在室内进行,二者各具特点,应当鼓励学生完成。如果条件不具备,至少要完成其中的一个。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四节。其中《种群的特征》可用2课时教学,《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2课时教学,《群落的结构》可用2课时教学,《群落的演替》可用1课时教学。本章引言承上启下,从前三章讲述的个体水平的内容,通过“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句话,过渡到群体水平的内容,自然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提出本章要探讨的中心问题:“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生命系统具有什么特征?它们又是怎样发展变化

4、的呢?”题图是一群在冰原上栖息的企鹅,雌雄老幼,济济一堂,彼此似乎正在交流着什么信息,成年个体似乎正在用身体为幼小个体阻挡着凛冽寒风……图中题诗可谓此页点睛之笔:“冰原、寒风、企鹅。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为什么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与题图中企鹅种群的照片有什么联系?学生头脑中自然会涌现这样的问题,甚至会凝视这幅照片,展开丰富的想像和深沉的思考。果真如此的话,章首页的目的就达到了。第1节《种群的特征》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数量特征两部分内容,此外还以小号楷体字形式介绍了种群的空间特征。本

5、节内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问题探讨”并非围绕“种群有什么特征”之类的知识性内容来设计,而是探讨怎样估算种群密度才比较准确。正文一开始仍是贯彻这一思路,围绕检测除草剂的效果来创设调查种群密度的问题情境。接下来简要介绍了种群密度的概念、调查种群密度的必要性和样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样方法,本节安排了一项“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此外,还介绍了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在知识性内容方面,本节主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

6、例。应当注意的是,这几项特征并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层次之分的。正如教材所指出的,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他几项数量特征都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参数,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第三部分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

7、育的侧重点,这方面的内容又主要集中在本节。因此,教材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放在突出的位置:“问题探讨”中让学生尝试根据细菌繁殖速率的假设,建立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并设法进行验证;正文第一部分结合“问题探讨”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并尝试进行模型形式的转换;在第二部分讲述“J”型增长曲线时,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关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材介绍了四种情况:“J”型增长、“S”型增长、波动和下降。应当注意的是,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了这四种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十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种群数量会呈“J

8、”型增长;而在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总是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