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ID:29175907

大小:2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_第1页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_第2页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_第3页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四川省渠县职业中专学校赵必华  在地理教学中,气候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各种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习题和检测试题中,关于全球气候类型的较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但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根据某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这种考题通常是以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或者是图表资料等的形式给出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具体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

2、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运用一线串的方法: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学生就能准确地确定气候类型,效果特别明显。在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领会8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是说,以给出气温的气温资料确定其热量带,以提供的降水资料确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具体步骤如下:  (一)明确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引起了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导致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

3、半球,还是在南半球。其判断指标如下表:  (二)判断该地所属的热量带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见下表。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  (三)确定该地的具体气候类型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其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  上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表格。  表中:  年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节分配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较少  冬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较少  少雨型

4、:是指全年少雨或无雨  典例解析:  根据下表中A、B、C、D各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资料(气温单位:℃,降水量单位:mm)判断,是亚热带季风的是(   )  解题思路:  1.A、B、C、D四地最热月的均温值都在7月,最冷月的均温值都在1月。因此四地都在北半球。  2.A地最冷月均温值为26℃,属热带,不符合题意,B、C、D地最冷月均温值分别为4℃、5℃、4℃,气候带可能是亚热带,或是温带(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值>0℃)。  3.C地1月降水为130mm,7月降水为20mm,全年降水800mm(>300—1000),属冬雨型;D地各月降水均一,全年降水750mm(>2000

5、),属年雨型;B地1月降水为46mm,7月降水为150mm,全年降水1200mm(>1000),属夏雨型。  根据2和3的分析可知:只有B才符合题意:亚热带季风气候  4、综合1、2、3可知B地的气候类型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择B地  二、根据某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判断气候类型  纵观世界气候的种类,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为此就要把题中给出的气候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加以一一对应,从而准确判断其气候类型。当然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判断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三、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各气候类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和海陆

6、位置上,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该地的地理位置与各气候类型进行恰当的匹配,一样可以迅速地加以确定其气候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如下:  具体步骤是:  根据资料中给出的纬度位置,确定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以及其所在的热量带;再从题中提供的经度位置,确定其所在的位置是大陆东部、大陆中部或是大陆的西部;最后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就可以确定其所属气候的类型了。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上面三种气候类型判断方法的训练,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