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

ID:29097781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1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本专题主要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具体有:(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中国古代史,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

2、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共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

3、,共经历了2300多年的历史。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各种标准化和官僚制度的建设,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4、。本专题的四目课文,第1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叙述了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内容与影响。第2目“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着重叙述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形成。第3目“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阐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与帝王权力的逐步强化。第4目“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主要阐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联系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从而说明清朝的统治者把君主

5、专制推向顶峰,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最后对晚清政治改革进行简要介绍,为古代政治向近代政治的演进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讲述下一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埋下伏笔。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6、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及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二、教材要点政令出一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

7、,确立了“皇帝”制度。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君权与相权1.“君”“相”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君”“相”矛盾?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君相矛盾权欲说,认为丞相“位高权重”,构成了对君权的威胁,于是产生君相矛盾,国君则致力于削相权以隆君权。第二种是君相矛盾行政差异说,认为“君”、“相”产生矛盾是在决策、行政倾向和方式上的不同引起的。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政治助手,也是政府的行政总理。在执政过程中,因为决策与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产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2.君权与相

8、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3.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