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57568
大小:1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4
《第17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背景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7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背景资料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得惨败,经营二十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的腐败彻底暴露。亡国大祸迫在眉睫。悲愤笼罩全国。 这时,谭嗣同正在湖北,协助几年前升任湖北巡抚的父亲振灾。当他听到甲午惨败、马关签约的消息,受极大刺激,悲愤异常。他在给欧阳中鹄、贝元徵等师友的信中,痛陈《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他眼看祖国如此任人宰割,忧心如焚,夜不成眠,深夜从床上起来,以悲愤的心情奋笔疾书了一首《感事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
2、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他在苏州办团练,升任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至上海;1862年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主张借用外国侵略军收复宁、苏地区。后来,他做李鸿章的幕僚,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多次建议改革时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两方,“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曾提出著名的“四不如”夷论:“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其
3、思想理论,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校邠庐抗议》是当时改革人士冯桂芬写的一部政论书。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诸如对选拔官吏、办理外交、保甲团练、财政金融、土地赋税、盐政水利、对外贸易、工农业生产、改变科举、采用西学等等,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撰写《抗议》的指导思想,冯桂芬在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羼以夷说,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为宗旨”。所以要“参以杂家”,“羼以夷说”。这是因为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坚船利炮”面前已经相形
4、见绌,为了使中国转弱为强,不得已而要采取“西学”。冯桂芬深感当时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他认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否则,“不独俄、英、法、美之为患也,我中国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何以堪之?”可见,他认为要维护中国的独立,不受侵略欺凌,重要的办法,就是向西方学习。但是,冯桂芬毕竟还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此他的那些“采西学”、“制洋器”的种种“夷说”,还都要服从“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这个宗旨,这说明冯桂芬根本没有触
5、及封建制度,而是企图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采用“西学”和制造“洋器”,以求得中国的“富强”。所谓“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就是《校邠庐抗议》的思想核心。 陈炽(?-1900) 清末维新派。原名家瑶,字次亮,晚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曾遍游沿海各商埠,并考察香港、澳门,“留心天下利病”,深研经济学,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1893年(光绪十九年)为郑观应《盛世危言》作序,并自撰《庸书》内外百篇,疾旧制之弊,言改革之宜。倡言“核名实,明政刑,兴教养”,设报馆、办学校、兴工商;提出中国应自订税则,认为税司乃
6、“利权所在”,不能“永畀诸异国之人者”;主张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院制,“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以“强兵富国”。1895年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被推为提调,并有正董、总董之名,力主变法,受翁同龢赏识。翌年8月,《时务报》创办,为京师代收捐款者。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抑郁不得志,次年忧愤而死。另著有《续富国策》等。郑观应(1842—1921)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参加洋务运动的活动,著作甚多。在《盛世危言》等书中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他的思想对后来康有为等维新
7、派有很大的影响。《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和法律的运用
8、无不体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