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31822
大小:1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3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7分)(一)古诗文背诵默写(12分)1.古诗文默写。(1)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2),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5)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6),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7),寒光照铁衣。(郭茂倩《木兰诗》)(8)雄兔脚扑朔,。(郭茂倩《木兰诗》)(9)《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0)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15分)2.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wéirén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jūɡōnɡjìn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请根据文中括号处的拼音写出相对应的词语)(2分)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
3、《烙印》等。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春秋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最后一课》是由法国作家都德写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起因、经过。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B.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C.老师历尽心血地教导学生,从没一丝怨言。D.他想说什么,但梗住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5.下列各句中,修改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
4、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修改:把“改进”换为“提高”)B.秋天的中山是美丽的季节。(修改:把“秋天的中山”改为“中山的秋天”)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修改:把“否”字去掉)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修改:把“关于”去掉)6.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分)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63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暗飞声”
6、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景中含情,全诗使人感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的韵味。8.本诗诗眼是什么,结合后两句诗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8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