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ID:28391008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_第1页
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_第2页
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罐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脸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常用于感冒、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等疾病。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气罐等。(二)拔罐的方法1.火罐法(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特别提示: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

2、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3)贴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贴在罐内壁的屮下段或罐底,点燃后,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提别提示: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以免烫伤皮肤。2.煮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锻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3.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三)拔罐法

3、的操作1.留罐:乂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适应症: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特别提示: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拔罐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向前后推拉,或作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痂点为止。适应症: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特别提示: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

4、部、腹部、大腿等。3.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适应症: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特别提示: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四)起罐方法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二、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嚷、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多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

5、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腾理疏泄,肺失清肃。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屮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疗法对初起Z症疗效最佳,尤其适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治则治法】疏风解表通络。【操作步骤】収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注意事项】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刺激不宜过强,以皮肤潮红为度;嘱患者注意背部保暖。(二)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外邪侵肺,或从口鼻而入,或为皮毛所受。肺卫受邪,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肺为娇润之脏,喜润恶燥,若因燥邪伤

6、肺,耗伤肺阴,肺失清润,气机不利,可致干咳痰粘不易出。痰饮内伏,脾失健运,水液运化无权,聚而成痰成饮,阻遏肺气,肺气不降则咳而痰多。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川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川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操作步骤】取背部脸穴为主,可采用走罐法、留罐法。【取穴】定喘、肺俞、肺底(经验部位,背部后正中线与腋后线连线中点平第七胸椎处)。(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咳嗽、打喷嚏等均可使疼痛加剧;腰部活动障碍,向各个方向均受限,以后伸和前屈为甚。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

7、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屮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屮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収穴】大肠俞、腰眼、肾俞、阿是穴。三、禁忌症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3•有出血性疾病者。1.妊娠妇女腹部,腰紙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