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拔罐技术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

ID:34605386

大小:20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8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_第1页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_第2页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_第3页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常用拔罐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下内容转载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中医常用拔罐技术拔罐技术之留针拔罐法 留针拔罐法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医学教育网为大家介绍的留针拔罐法的准备工作、操作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95%乙醇浸润的棉球、7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镊子、针、火柴或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进针,并在得气后将针留置穴内。  4.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

2、速将罐子扣在针刺的部位上,一般留置5~l0分钟。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2.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  3.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然后将罐起下并将针拔出。拔罐技术之刺血拔罐法 【准备工作】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95%乙醇浸润的棉球、7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镊子、三棱针、皮肤针、火柴或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以下内容转载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

3、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使皮肤出血。  4.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2.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然后用7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将所拔部位处和罐内的血迹擦拭干净。拔罐技术之闪罐法  闪罐法是拔罐技术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关于闪罐法的相关内容,助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4、。  【准备工作】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用9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镊子、火柴或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以下内容转载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2.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拔罐技术之走罐法  走罐法是拔罐技术之一,也是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大

5、家顺利通过考试,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相关内容。  【准备工作】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凡士林、用95%乙醇浸润的棉球、镊子、火柴或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  3.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  4.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  1.只适宜脊背、腰臀、大腿部。  2.施罐手法

6、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3.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拔罐技术之留罐法  留罐法是拔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准备工作】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抽气罐、95%乙醇浸润的棉球、镊子、火柴或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以下内容转载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3.10~15分钟起罐。  4.

7、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要注意患者保暖,并防止晕罐,如有晕罐可参照晕针处理。  2.根据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应剃去,拔针罐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4.老年人、儿童与体质虚弱的患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否则难以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应消除其畏惧心理外,拔罐数量与时间也宜少宜短

8、,待适应后复诊时再酌增。  5.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准。拔多罐时罐间距离应适中,过远影响疗效,过近易痛易落。  6.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