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

ID:28362231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_第1页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_第2页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_第3页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_第4页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鹅池洞说到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功绩——在范仲淹知庆州970周年纪念座談会上发言刘文戈庆阳“八景”之一“鹅池春水”是以庆城名胜古迹鹅池洞而得名。鹅池洞在庆城东南城墻外‚附着于城墙上‚共有两洞:上洞在城墙半腰间‚即洞斜穿城墙拾阶而下‚可到达一块七八亩大的平台上,平台原建有关帝、药王、菩萨等庙宇与亭台楼阁:平台外側有一直下深坑,与上洞一样,有石阶可到达坑底,坑底凿一水池,水甘而清冽,坑向外凿洞平通柔远河,河水擦洞口而过。水虽在外,內能汲饮,古人预防一城居民不因城遭兵围被断水源而为祸害。站在平台上,可以遥望周祖陵山,苍翠而巍峩;下视柔远河,碧绿而蜿蜒。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顿感思虑皆尽,心旷神怡

2、,思古之悠悠。鹅池洞历来游人如织,为人们所喜爱。有人将其比喻为山阴道或釆石矶。范仲淹知庆州时,公文旁午,万马空偬,也来此休憇,在此写下了“飞云破空”四字,刻于下洞的南石壁上,可惜己被人盗去。“飞云破空”,是范公对鹅池洞建造奇特的生动描述。犹如晴朗的天空,突然出现一朵彩云,打破了万里碧空的平淡。清朝末年,英国将军布鲁斯路过庆城,大加赞赏古人修建鹅池洞的构想,他将鹅池洞比拟为挂在峭壁上的鸟巢;他还坐在临水洞口,畅想将士如何祕密地通过这个暗道出击,出击获胜后又如何祕密地潜回城内。许多迁客骚人在此游览,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对联与诗篇,现略择一二。江毓芬曰:何来别一洞天,游采石以还,无此清风明月;

3、纵览大千世界,问希文而后,有谁先忧后乐?董世彦《鹅池闲眺》曰:石磴穿云一径通,山光溪影滿栏中;波声终古鹅飞去,草色连阶池水空;傍郭湾环城偃月,临流蓊郁树交风;金汤漫作千年计,呤眺谁怜范老功。畅游鹅池洞,触景生情,遣怀抒抱,不提他人,偏偏语及范仲淹,令人心奇!细想起来,也不足为奇,不外乎两个原因:一、范仲淹作为历史名人,人人仰慕;二、范仲淹与庆州有着很深的情缘,民众内心感念他。因此,情之所动,自然流露,不由自主。范公仲淹于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五月二十四日到庆州知州的任上,距今恰为970年。庆历二年十月离开庆州到泾州任职仅三个月后赴京城就任参知政亊(副丞相),大力推行“庆历新

4、政”。他在庆州任职在他三年戍边时间中算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但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为民着想,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庆州人民感激他,为他修建了生祠。庆州民众为官员最早修生祠的即为范仲淹。范仲淹任职地方不少,差不多都建有范公祠,但据史书记载,亦为庆州范公祠最早。庆州的范公祠就在庆城内,历代多次维修,香火不断。如今,范公曽亲自修建大顺城的华池县又修建了新的范公祠,可见范公的人格魅力、庆州民众纯朴的感恩之情。庆州人民何以如此?因范公有大恩于庆州。不要说从精练士卒、建修城寨、实行军屯、发展生产等大的方面讲,仅就几个小故亊,也足以反映出范公的亲民之德、爱民之心、护民之举

5、。在他还任延州知州时,凤翔府天兴令持监司的符檄来摄州事。他为了建功邀赏,不顾实际情况,成倍加大向农民征收粮草数目。庆州人民不勘重负,不得已纷纷逃窜他乡,有走不了的,就以自残逃避重税。民众听大清官范仲淹在延州任知州,“亟相提挈,驰告范仲淹麾下”。范公此时还兼管庆州,即日走符檄,责令天兴令回任,其制订的苛政暴敛全部罢去。不久,朝廷调范公亲任庆州知州。消息传出后,“窜者还,危者安,里巷相保,卒如平时之乐”。范公未来庆州,即赶走了酷吏,罢了重赋,先为庆州人民办了第一件好事。庆州虽然两水抱城,但城高水深,取水困难,遇上敌兵围困,更是雪中加霜,虽有鹅池洞汲水,但军队的增多,仅为杯水车薪而已。范公

6、亲自勘察,令军人在城的西北部打井百眼。民众未化寸铢,饮水的艰难由此解決,何人不乐?这是范公为庆州人民办的第二件好事。因为宋夏战端突起,作为宋朝边疆前沿的庆州,调驻的军队越来越多。为了不扰民,范公决定在城的北部兴建军营。动工之日,挖掘出许多骸骨。这是前代阵亡将士及遭难平民的屍骨。公黯然神伤,拿出自己的俸禄,购墓地掩埋屍骨,並置办香纸,亲自祭奠亡灵。范公义举,感天动地,天降大雨,解除了庆州的久旱。范公的恩德,惠及亡灵,何论生民?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三件好事。从唐末和后五代以来,朝廷及各地军阀强征民入伍,让士兵为自己私利卖命。他们担心士兵逃亡,在士兵脸上刺字,涂以黒墨,名为黥面,又叫黵面。

7、一旦黥面,一辈子取不掉,士兵以此为耻。公在庆州始改黥面为刺手,即在手臂上刺字涂黒。到了罢战言和时,士兵退伍躬耕于垅亩,不分彼此。这种办法对上遵循了朝廷的规定,对下维护了士兵的人身尊严,深受士兵的欢迎。其他各路、府、州皆仿效之。只有将士兵当作人尊重,才能想出如此好办法。范公还说:“士未饮而不敢言渴,士未食而不敢言饥。”这样的统帅,何人能比?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四件好事。在庆州戍守兵卒大部分来之关中以东,时称东兵,戍期三年。如遇战争,戍期还要拉长,这正是“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