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

ID:28333652

大小:6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_第1页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_第2页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_第3页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_第4页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耀州窑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耀州窖五代青瓷的胎釉工艺与新的审美风尚的形成关于瓷器的审美,最著名的应是唐代文人陆羽的《茶经》,对唐代南北窑场生产的茶盏进行了评价,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见《百川学海》卷三十六《茶经》卷中)这段话虽是从宜茶的角度出发,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对瓷器釉质的雅好:类玉、类冰的为上。越窑是中国青瓷之发源地,唐末五代秘色瓷的成功烧制,为中国青瓷窑场

2、的生产树立了楷模。身处北方的耀州窑,中晚唐时期在“南青北白”的情势下,扬长避短,独辟蹊径,积极学>』越窑青瓷的先进技术,开辟了独特的青瓷生产之路,从釉色、造型等各个方面对越窑青瓷进行模仿,使青瓷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这个房于探索、善于学习、思想开放活跃的窑场,又绝不仅仅满足于对别的窑场的模仿,它同时吸收北方瓷器的精髓,在工艺上有了很多独创,开辟了一种新的美学风尚。这种风尚的形成,滥觞于晚唐,盛于五代末期,延续至宋初。其问,胎釉工艺的发展变化,是这种风尚形成的关键条件,也是重要标志和载体。、五代青资的胎土特征和拣选标准五代

3、青瓷胎土大体有黑灰胎和白胎两大类。黑灰胎类中有灰胎、青灰(深灰色)胎等。一般颗粒细、质密,很少有气孔,但往往夹杂有黑色小杂点。这种胎土是直接从唐代青瓷延续下来的,经五代到北宋早期还有,五代时期数量占压倒多数(图1)。白胎有纯白的,也有灰白的,因相对于黑灰胎,呈色浅的多,故以白胎称之。纯白者多数颗粒较粗,质略疏松,在耀州窑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短,仅见于五代晚期,应是非常刻意的追求;灰白者细密、坚硬,见于五代末,延续至宋初,是五代宋时质量最好的胎质,比宋代香灰胎色0,可以说,后者是对前者降低条件的延续。从这一点看,灰白胎的生产,

4、应是耀州窑的原料条件可以达到,并可持续加工生产的胎土(图2、图3)。五代青瓷的这两大类胎体,黑灰胎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器类丰富,有曰常生活用品,也有高档的酒具、文房用具等,是五代青瓷最大宗的胎子(图4、图5、图6)。但是这类胎表面一般都上一层较厚的化妆土,说明工匠还是比较在意胎屮的杂质对器物美感的影响,故而采取了罩化妆土的办法进行补救,也反映了他们对白色无瑕的胎土的偏好。但是裹化妆土的白色胎面与微泛灰的自然白胎对釉色的衬托效果还是不同的,所以,在施釉时,对上化妆土的青灰胎和白胎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此点后文详述。白胎器虽然在五

5、代青瓷中数量很少,但0胎器类中的高档精细瓷器占比例很大,尤其是五代青瓷屮一批胎体薄锐、釉色娇嫩的仿金银器造型的器物,多为白胎类青瓷,说明了白胎瓷在五代青瓷中的重要性。五代末期的薄胎器的涌现(图7、图8,并参见图2),说明了五代成型技术水平的提高,白胎类薄胎器多于黑灰胎器,也说明白色胎土在柔初性、耐高温等方面比黑灰胎有更多的优越之处。总之,黑灰胎上化妆土和G胎类精高档瓷的涌现,都反映了当时工匠对优质胎土的拣选标准。五代黄堡窑青瓷从屮晚唐模仿越窑始,最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越窑的发展道路一一白胎青瓷或类似于白胎青瓷的釉下施化妆土的

6、青瓷的生产。二、五代耀州窑的粉青、天青釉瓷早在唐代,工匠就已认识到胎土对釉色的衬托作用。中唐及以前,黄堡窑青瓷在黑色胎体表面上一层白色化妆土,但由于对釉色控制水平低、施釉薄,烧出的青瓷呈不均匀的浅灰青色,美感较差。晚唐青瓷一度不施化妆土,青灰的胎体将透明的青釉色调衬托得十分幽深,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青釉呈色浅淡不正的缺点。这种由施化妆土到不施化妆土的转变,很可能来自越窑的启发。越窑青瓷胎色灰蓝均匀、纯净致密,施釉虽极薄,且釉十分透明,但在蓝色胎体的衬托下,显出水绿微蓝、深邃而光洁的效果,十分美丽。黄堡窑青瓷不施化妆土,虽然解决

7、了青釉呈色浅淡的问题,但由于胎土加工技术的落后,胎内杂质颇多,不上化妆土后,胎内的黑色杂点等瑕疵毕现,非常影响美观。所以,胎上施化妆土的技法很快又恢复起来,到五代时期,青灰胎的瓷器釉下均施一层化妆土。但这样,釉色浅淡的老问题乂可能出现,如何避免此问题呢?此时善于探索的耀州窑工匠创出了厚釉、乳浊釉的工艺。耀州窑五代青瓷曾实行二次烧制,即先素烧瓷器后,再上釉二次入窑烧制,这是开创性的技艺。“二次烧技术是陕西和河南的初唐三彩釆用的,黄堡窑三彩也用。在黄堡窑的五代时期,初次被应用到青瓷的烧造上。”这种技艺对后代青瓷工艺影响很大,“

8、北宋耀州窑也用于大型器种,到了北宋后期河南淸凉寺汝窑也有应用。然后传到江南的南宋官窑和龙泉窑,作为生产优质青瓷的基木技术而传播开来。”(森达也《论耀州窖青瓷制瓷技术的传播与影响》,《中国耀州窑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5年。)二次烧成的五代青瓷的釉层显著变厚,且釉内多气泡,釉显得乳浊不透,腴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