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20069
大小:66.8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着于尊重,成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着于尊重,成于发展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但职校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自卑的不良心理严重阻碍了职校生的健康成长。职校教师应重视这一现象并认识到尊重教育的重要意义,追根溯源地查找职校生尊重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德育课堂教学、巧妙使用激励和批评武器促使学生树立自尊自强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尊重缺失;原因:措施探索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基础力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成效:因此德育是职校教育的灵魂所在。然现今职校学生的德育状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尊重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尊重教育的意义 1943年马斯洛在其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按层次次序逐级上升,越往上。能够满足的比例越小;需要层次越高,与生活的联系越少越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越具有长远的价值和意义,越成为更稳定、持久的动力。在需求层次中,尊重需要位于第四位,马斯洛认为,人的归属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他就会产生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此,学生亦如此。尊重的需要可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可见。自尊或受人尊重可以激励人不断进取,自我不断进取带来的成功体验又可以增强个人自信。考察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自卑自贱心理的不少,这一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困难。而心理作为人的内在意识,由消极向积极方向 转化较困难。事实上,职校学生存在的这种不良心理,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对他们的公正认可,即缺乏社会的尊重与教师的尊重;失去他尊而导致失去自尊。综看我国职业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涉及诚信、敬业、重视技能的方面不少,但都没有涉及到尊重教育。因为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的道理,但是正是我们都知道的东西却往往被忽视,蝼蚁虽小却可溃以千里之堤。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的尊重教育不可或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职校学生尊重缺失表现及原因探讨(一)职校生丧失自尊与他尊的具体表现:1、学习自信不足,丧失学习上的自尊与他尊。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然而不少职校生存在学习自信不足的问题,他们多数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规划与设计,只求“及格万岁”,甚至对成绩、毕业证抱无所谓的态度。于是,课堂上时常有学生睡觉、偷看小说杂志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有的置教师的管理于不顾,有的与老师发生冲突甚至辱骂、威胁老师。学生学不上、不想学与家长教师的逼迫学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他们或放弃或破罐子破摔,抛弃作为学生的自尊自 爱,也失去了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与尊重,他们的名字与差生、问题生划上了等号。2、学习“失败者”心态的传染,自我放弃。在这个呼唤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应试教育还是重头戏,成绩分数还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从职校生源看,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环境,自己又在主观或客观上定位为“失败者”时,自我否定使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所以不少职校生,不仅学习上不思进取,还表现为思想上不求进步。生活上自由散漫,他们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3、自我放弃,漠视他人。我们发现,职校学生中的一部分薄弱分子,不仅仅学习、思想上不求进步,还表现为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要么冷淡要么幸灾乐祸。当需要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时,他们更是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对于老师的批评,他们总是认为老师是在找自己的茬,钻进牛角尖不能自拔,对老师的教育也抱以敌视的态度。漠视他人的结果,自己自然也被漠视。4、虚拟的自我肯定,现实自尊的丧失。网络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可谓是解闷消愁的密友。一些职校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 他们热衷于网络交友与游戏。总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能享受“自由”的自我肯定,亦可以无现实拘束地“为所欲为”。但网络是把双刃剑,职校生往往因自制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网络交往失度失范。譬如,沾染了网络中的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等不道德言行,更忽视现实中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虚拟的自我肯定,经不起现实的否定。总之,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尊重教育,他们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产生一种自卑自贱心理,对自己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带来困难。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们也长叹,现在的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非常困难,社会对教师地位的尊敬和认可被部分职校生颠覆。教师上课犹如在自导自演独角戏,学生不是在被动接受教育却是根本漠视教师的存在:甚至很多职校教师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进步的动力。所以,职业学校呼唤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迫在眉睫)职校生缺乏自尊与他尊的原因探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虽然素质教育早就被提倡,但似乎还是停留在“提”的阶段,“倡”的还是应试教育,它的偏向危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重智轻德,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育,重精英教育、轻平 衡发展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被压制,成绩分数成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从我国教育的办学特点与方向看,职校学生则被社会认为是涮下的“失败者”。他们学习自信不足,丧失学习上的自尊与他尊。2、“特殊群体”意识的影响。从职业学校的招生特点看,大部分生源是初中中的中等学生与后进生,是被社会精英教育排斥的“特殊群体”。一些教育工作者为出教育成绩,通常更关注班级中的优秀分子,对于不上不下的中等生关心不够,对于后进生更是漠视。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先天就接受不到阳光的普照,下意识认为自己是特殊群体,自卑心理严重。来到新的学校,稍被批评就容易自我放弃。3、传统课堂教育的弊端。在传统灌输式课堂教育中,通常是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课堂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逐步丧失学的主动性,体验不到尝试、参与的快感,品尝不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滋味:学生自信建立受阻,也影响教师尊重教育的进行。4、良好生活环境造就的“温室效应”。现在的职校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长辈的溺爱,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耐挫能力也差。当学习生活上遭受挫折时,他们便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于是遇事便以失败者自居,以自暴自弃的形式来逃避实现。他们变的脆弱而敏感,当感觉被老师忽视、受老师批评时,一些职校生还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感甚至对抗。不配合老师的教育。三、职校尊重教育的措施探索首先,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观念。考察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尊重的表现和原因,我们发现学生产生失尊心理的一大根源是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教育方法: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正确的先进的理念的指导。所以,职业学校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不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摒弃职校生即差生的错误观念,以即使是“朽木”也可雕的自信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如果仍以不恰当的方法教育学生,一味的指责学生,无疑会伤害他们的自尊,教育效果将适得其反。因为一直处于被视之为“失败者”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渴望老师的认可。其次,实现有效的德育课堂教学交往。德育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的德育课往往是大道理的说教课,教师训,学生被训,这样的课堂枯燥既至极既达不 到教育效果又令学生反感。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尊重教育,帮其树立自尊意识:显然,传统说教是行不通的。尊重教育的实施,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幵展师生互动的课堂交往。第二,教师应当合理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自信,产生“我也行”的自我内心呼唤,从而强化自尊自爱意识。第三,委以恰当的任务,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潜力所在,委以恰当的任务,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从“这个学生能做什么”和“这个学生喜欢做什么”的角度来考虑;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体活动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都有值得别人尊重的地方。譬如,教师可以通过运动会、值日劳动、课堂表现、班级风采、技能展示等校园活动发展其个性,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帮助学生树立他尊。第四,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提出“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德育原则,我们强调职校教师要尊重学生, 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包容、庇护或听之任之,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要求教师正确使用批评武器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正确有效的批评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语和感情交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产生信心,改正错误,从深层次起到积极作用,化消极为积极。所以,批评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批评方法,如对事不对人,不进行人身上的攻击,选择恰当的批评用语,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等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尊重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职校生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社会群体;职业学校只有高度重视尊重教育,着于尊重,唤醒更多职校生的自尊自强意识,促进学生的成材与发展,才能使之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