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ID:28299140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上传者:U-991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_第1页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_第2页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_第3页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_第4页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程晓霞(江苏省南京江宁医院ICU江苏南京211100)【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44-02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站在与疾病抗争的第一线,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自身职业所带来的职业危害,虽然许多问题现在已经得到改善,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1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潜在因素11物理危害因素:最常见的为针刺伤和锐器伤。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回套针头或处理安甑时,极易造成被刺伤或划伤甚至于被感染。根据美国CD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调查,100%的护理人员都曾被针刺伤,同时每年至少发牛60〜8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1]。此外,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的缺乏,在ICU、手术室等将摄片、术中造影、透视穿刺作为常规操作的大环境中[2],护理人员极易受到辐射损伤,并可导致一系列的牛理反应,如白细胞减少、畸胎、放射线疾病、癌症等[3]o12化学危害因素:医院消毒要求极为严格,护理人员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和灭菌剂,如过氧乙酸、万福金安等,会引起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等症状。长期接触或吸入,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4]。同时,护理人员每天必须接触的许多药物,如在开安甑取药液拔针等操作后,都有看不见的药液溢出,形成有毒的气溶胶或气雾,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不但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而H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5]。此外,一些化疗药物的使用日趋增多,给护理人员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视。 1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因素不仅危害护士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生物危害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严重[6]。此外,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也是传染途径之一。14社会心理危害因素: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已较为繁重,护理工作突发事件多,加之经常目睹患者意外伤害、垂死和死亡,可能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过大[7]。而临床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过高要求,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及工作紧张感,容易导致心身疲劳,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7]。护理人员经常性的夜班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也易造成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2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21物理因素危害的防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评定结果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8]o护理人员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用过的针头、刀片。对各类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应装入利器盒储存集中处理;当发生锐器划伤吋,应保持镇静,迅速脫去手套,尽可能地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75%的洒精或05%碘酊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进行传染病专科方面的处理[9]。再者,护理人员需加强防辐射知识的学习,在需要时尽可能的去使用防辐射器具。22化学因素危害的防护:要正确掌握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浓度、吋间。配置和使用吋,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吋配戴护目镜,操作后要清洗手和裸露皮肤。一些使用消毒剂集中的特殊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等的建筑应达到一定速度的通风排气要求。配制化疗药吋应注意防护,操作前,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圆帽等。操作时[10],注入、抽吸药液吋尽量减少外溢,若不慎溅入眼内及皮肤上,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撒在桌面、地面的药液,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操作后,拔针时戴于套,使用过的安咅瓦应放在专用袋内封闭处理。23生物因素危害的防护:为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后应进行手消毒,严格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论患者的血液、体液是否具有传染性都要充分利用防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如不慎被HIV病毒、HCV病毒、HBV病毒等污染的锐器划破时,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11],然后向相关部门汇报及登记,进一步检测处理。24社会心理因素危害的防护: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适应科室的职业环境。参考文献[1]AlgieBA,ArnoldL,FowlerCL.Needlesstickinjuriesandsubsequentdiscase:first-personaccountsfrom3nurses[j]」EmergNurs,1999,25(2):93[2]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现代护理,2001,7(6):6768[3]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索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⑺:532534[4]凌瑞杰•医院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41.[5]梁友信,雷玲,金泰廩.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卫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3):163165[6]夏平英•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家庭护士,2006,4(32):4546[7]车晓红•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26062607.[8]GeorgeJE’QuattroneMSLawandtheemergencynurse.Llabilityforneedle-stickinjury[j].JEmergNurs1990,16(2):104105[9]孟桂梅,杨福兰,郭玉铃.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补救措施[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1):17351736[1]贾晓燕,李荣香,许蕴琳,等•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1,15(2):7475[2]张焕连,祝婕,王俊娥•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09,7(3):7237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