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流行分析分析大邑县2007-2010年手足门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策略,为采取科学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发病监测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0〜5岁儿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4.33%,每年3〜7月为发病髙峰时间,聚集性发病均出现在幼托机构。结论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是0〜5岁以下儿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幼托机构为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场所。[关键词]手足U病;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
2、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丁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8-05-02卫生部决定将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大邑县手足n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对大邑县2007-2010年全县手足U病的发病和预防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屮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屮大邑县2007-2010年的订正后数据,以病例“现住地址浏览”和“发病日期”为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3、。1.2诊断标准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9-04-12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1.3统计方法用MicrosoftExcel2003建立数掘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结果2.1发病概况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门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2007-2010年分别报告发病8、37、411、426例,发病率分别为1.6/10万、7.4/10万、82.2/10万、85.2/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872例,实验室诊断10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聚集性发病共21起236例,全部发生在县A的13所幼托机构。2.2流行特
4、征2.2.1地区分布2007-2010年全县2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前5位的乡(镇)为:晋原镇306例,王涧镇115例,安仁镇73例,新场镇65例,苏家镇37例。晋原镇病例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4.69%。2.2.2时间分布2007年有8个月,2008年有2个月无病例报告,2009-2010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2007-2010年的3〜7月共报告发病621例,占总发病数的70.40%,2007-2010年发痫吋间分布图见图1。2.2.3职业分布882例手足口病中,散居儿童556例,占发病总人数的63.04%,为幼托儿童296例,占发病总人数的33.56%,为小学生
5、30例(3.40%)。2.2.4年龄分布882例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6月龄至20岁之间,丨岁以内67例(占7.60%),1岁247例(占28.00%),2岁以内277例(占31.41%),3岁149例(占16.89%),4岁45例(占5.10%),5岁47例(占5.33%),6岁21例(占2.38%),7岁7例(占2.79%),8岁以内4例(占0.45%),9岁4例(占0.45%),10岁13例(占1.47%),20岁1例(占0.11%),0〜5岁832,占94.33%,5岁以上50例,占5.67%。2.2.5性别分布男性病例518例,占2007-2010年手足病总病例数的58
6、.73%,女性病例数364例,占41.27%;男:女=1.42:1。2.3卫生及通风条件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手足口病防治的技术要求,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2007-2010年发生的21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107例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出现聚集性病例的13所幼托机构,其中11所卫生条件较好,但教室、午睡室建筑布局或通风条件不好,有3所幼托机构幼儿午睡室幼儿居住密度过高,高达1.6〜1.8人/m2,91%的住院病例的主管医生(监护人或幼托机构老师)反映患儿的个人卫生差、饮食、饮水习惯不好。3讨论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肠道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1
7、981年我国首次于上海报道。该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发病高峰,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U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A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由于该病极为常见,多数患者又可以向愈,治疗方法简单,2004年以前,家长、医务人员等有关人员并没有对该病引起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在内地部份省份出现手足口病暴发以及重症死亡病例的报道后〔1,2),医务人员和社会对该病的关注度才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