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

ID:28118335

大小:31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_第1页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_第2页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_第3页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_第4页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2月19日开幕,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家属所珍藏的128幅董希文作品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是至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董希文家属珍藏的《开国大典》创作小稿也将首次公开露面。可惜,《开国大典》成稿未能参展,这是一幅随着建国后历次政治风波而几经修改的画作。董希文(1914—1973)《开国大典》创作小稿过去并无展出机会        “当年做董先生的学生时,我就常去先生家,见过他的画作也不少,但这次展出的作品中还有不少我从没见过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说。        在“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展出的不仅包括原本由各个博物馆、美术馆馆藏的董希文代表作,还有家属保存下来的珍贵作品、手稿以及文献,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微妙呼应。比如国家博物馆两个版本的巨幅革命历史画《百万雄师下江南》(分别作于1959、1960年),首次双双走出国博固然已经可以是宣传点,但再配上家属提供的16幅《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创作手稿,在宏篇巨作与细部勾勒的对照中,浮现出的是一个精心构思、苦下功夫的大师形象。        此外,此次也是《开国大典》的创作小稿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有说法称,《开国大典》的创作小稿原本佚失

3、,董希文之女董一沙对此澄清:“一直保存在家里,只是过去没有合适的展览契机、正规的展出场合。而这次是对父亲生平的全面体现,因此将原始稿呈现。”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为了此次展览,中央美院美术馆以最好的展示空间进行改造,整个展览筹备了四五个月。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8日。128件作品还原一生创作        展览以128件作品还原了董希文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董希文1914年生于浙江绍兴,在家藏的大量书画瓷器、金石碑帖中接受了艺术启蒙,迫于家长要求,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之江大学土木系。但一年之后他便辍学,之后的7年里,他辗转苏州美

4、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越南河内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国立艺专学画,“遍访名师,接受了当时国内所有优秀的美术专业学校的教育”,林风眠、常书鸿、李超士、潘天寿等重要艺术家都曾影响过他。        展览的第一部分“转益多师”以10幅作品反映了董希文这一时期的创作,包括其早期的重要作品《苗女赶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体现了董希文对不同艺术主题,采用不同角度、媒介、方式去进行探索的自觉。        1943年1月,29岁的董希文参观《敦煌艺术及西北风俗写生展》后深受震撼,与新婚妻子从重庆出发,跋涉3个月,到了敦煌莫高窟。这对年轻夫妇住在马圈改造的小屋里,

5、每日面壁临摹不辍,他们的三个孩子名字里都有“沙”字,就是为了纪念这段沙漠里的岁月。范迪安认为,董希文可能是常书鸿之外,待在敦煌最久的艺术家,不仅为敦煌壁画的临摹、测绘、记录与考察做出大量贡献,他本人更深入掌握了中国传统艺术造型的规律和特点。班佑河畔-董希文-31.5x44cm-纸本水粉-1955年        这段岁月在展览中,以“心系敦煌”板块呈现,不仅包括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的8件临摹作品,还有敦煌研究院所收藏的《苗民跳月》、《山水》、《敦煌全景图》、《萨陀那舍身饲虎图》等。《苗民跳月》是董希文1940年代代表作之一,而《萨陀那舍身饲虎图》则是他临摹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作,《敦煌全景图》

6、更是画幅宽达12.21米,是本次展览中最长的一件作品。        抗战胜利后,董希文回到内地,被聘为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当时他的作品就被徐悲鸿评价为“场面伟大、作风纯熟”。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形象,成为“革命历史画”的代表。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打动人、吸引人的魅力,与他在画中体现的诗意与人文性相关,但在当时,这种风格并不完全被人认可。        这一部分处于展览的核心位置,不仅有董希文为《开国大典》所作的创作小稿,也有他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创作组组长,留下的“武昌起义”的2幅浮雕草图。此外,《解放区的生产自救》、

7、《抗美援朝》、《百万雄师下江南》等一系列代表作品,也都出现在央美美术馆。        中央美院教授、油画家靳之林认为,董希文的三大创作特点:民族化、生命力、大写意,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历史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955年,为创作红军长征题材的历史画,董希文随八一制片厂沿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重走长征路,历时半年,沿途进行大量写生。次年他开始创作《红军过草地》,期间阅读大量历史文献,走访参加长征的老战士,以现实主义创作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