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

ID:28101896

大小:2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_第1页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_第2页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_第3页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_第4页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墟”之上,怎建大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废墟”之上,怎建大学作者:郭军日期:2009-7-713:51:0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废墟中的大学》  [加拿大]比尔·雷丁斯/著  何卫华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1版  如今,各高校在争创“一流大学”的理念下,纷纷出台测评方案,进行量化操作,以便在各种项目的评估中达到较好的效果,获得科研经费和各种资金补助,使大学得以良性运转。这一切与其说是为了大学的学术生命,不如说是为了大学在学术、生源等市场上的活力和竞争力,而后者才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因此,用各种数据的累积来增强在争创“一流”中的竞争力已经是人人接受的道理。  但是,有一个声音

2、对此提出极端的质疑,这就是《废墟中的大学》的作者比尔·雷丁斯。他生前曾任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是一位活跃在北美学界的学人。他的这本书写于1995年,那时,“一流大学”早已成为西方大学无可置疑的体制建设与管理经营之理念,但比尔·雷丁斯却敢于反潮流而写,把照此理念构建的大学叫做“废墟中的大学”,并公然以此为书名。因此,本书一出版就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迄今仍然是学界热烈争论的话题。“一流大学”理念脱胎于经济全球化  作者认为,当下的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建立时的理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按照作者的理解,西方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有三个阶段: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和当代的所

3、谓“一流大学”。内在于前两种大学中的是一种先以“道”为调控原则,然后再谈技能层面训练的大学理念,比如康德的理性大学把大学首先看做思想活动的典范,培养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超越蒙昧、迷信、盲从的能力。而洪堡的文化大学则把大学与民族国家相关联,打造的是国家公民或民族主体。这样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个乌托邦工程,它追求的是打造人类、打造文化,而绝不仅仅是训练专门技术人员。在这样的大学中,校长就是这种理念的化身,他对外传播他的办学理念,对内则把研究与教学看做构成教育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把教师与学生看做这个教育叙事中的主要人物。在培养目标上,他追求的是产品与过程、技能

4、与修养、知识与思想、专业与责任的全面发展,且重点在后者,以后者支撑前者。  这样的大学理念到了当代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被美国人提出的“创一流”理念所替代。原先的调控原则变成了现在的一系列操作指标和量化计算,大学越来越按照企业或大公司的管理模式运作,校长变成了体制的管理者,他不再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发表言论,而是忙于筹措资金、拉项目。而在学校的运作上,重点也相应转移,从研究与教学转向管理与经营,大学故事的主要人物现在是教务长。同时,研究越来越专业化,与教学脱钩,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走向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市场消费关系。总之,大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横向的市场竞争体系,它与民族文化的纵向联系

5、开始松弛,它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衰微,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它追求在竞争中创“一流”。绝对量化的评估体系构建不了“一流大学”  但问题是,所谓“一流”是一个没有所指的空洞概念,如同索绪尔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并没有确定不变的意义或质量内容,是按照一个体系内的原则在与同类的类比中获得意义,而能够类比的是数量、指标、效益,至于质量、意义、价值的内容则在所谓科学化管理的各种图表上再也没有可置放的栏目了。换言之,按照“一流”理念操作,坚持不变的、具有统一性的东西在各种自成一体的评估体系中消解了,正如雷丁斯所举的一个非常具有挖苦意味的例子,大学为了解决教工停车难的问题,可采取建停车

6、场的措施,于是为教工节约了时间,相关部门为此获得“一流”操作的称号。但是,学校的校园管理部门在治理噪音、减少污染、为师生营造良好环境方面也要追求一流。照理说,这两个“一流”标准是矛盾的,但是在“一流”理念管理下的机构中,这两者却可各按自己的一套评估标准同时胜出。所以,雷丁斯认为,所谓“一流”理念是“解指涉化”、“解政治化”甚至“解意识形态化”的,因为它就像货币关系,并不以实质的东西为统一价值标准,而是以一个流通体系内的可计算性、可类比性和可交换性为标准来操作,由此“一流”管理也就变成了一种会计学。  雷丁斯认为,这种状况是与民族国家的衰微直接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7、国家不再是民族资本再生产的主要运作场所,只要对资本盈利有益,那些跨国公司并不在乎把总部设在哪里,也不在乎挣自己国家的钱。在这种语境下,大学的使命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学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机构变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机构,其为民族国家培养公民主体的使命,让位于为就业市场提供具有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源的任务,同时它自己也面临市场竞争机制中的各种挑战。因此,它越来越成为许多机构或企业中的一个成员,而不再是一个象牙塔。从这个意义上,雷丁斯认为,现代大学,即洪堡意义上以承担国家和民族文化使命为己任的大学已经走到了黄昏时代,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