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

ID:28066162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_第1页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_第2页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_第3页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_第4页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化科中医诊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诊疗技术第一节中药敷帖疗法适应症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操作程序1.伏帖法:从头伏有第一天开始帖第一次,此后每隔十天帖一次,帖三次为一疗程,一般需连帖三至五年,症状严重的需继续敷帖,巩固治疗。2.敷帖法:以吴茱萸口术为主要原料制成丸剂,敷于神阙脾脸等穴,将药丸用胶布固定于穴位处。3.冬至帖:每年“冬至帖”从进头九的第一天开始帖笫一次,此后每隔十天帖一次,帖三次为三个疗程,一般需连帖三至五年,症状严重的需继续敷帖,稳固治疗。以吴茱萸、干姜、附了为主要原料制成丸剂,敷于神阙、脾脸、人肠丿揄等穴,将

2、药丸用胶布固定于穴位处。注意事项1•帖敷时宜穿透气性好的宽松衣服。2.儿童每次敷帖的时间应在2・3小时,成人应在4个小时左右。敷世后局部有轻微热感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奇痒难耐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成人可适当延长时间。3.如出现灼热,可涂红霉索软膏等,切忌外用刺激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一燉不盂要处理,如水疱已破。可涂红霉素软膏或烫伤膏,大水疱应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敷帖治疗或山医师对药物适当调整,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该项治疗。4.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烟、酒、生、甜食、油腻及刺激Z品。5.帖药期间不宜

3、剧烈运动,也不宜呆在空调房间及顶风吹电扇,最好是自然通风的地方。第二节腹针针刺疗法适应症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等操作程序1.治疗前对患者解释整个的过程,增加患者合作和舒适感。物品准备:25X40mni.30X40mm的针灸针,70%的酒精,棉签,米尺,防寒用具等。2.患者体位:治疗吋患者应该保持平卧位。3.穴位的定位: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坐标,以胸骨柄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一般上服务部取穴以神阙到中庭分为8寸,下腹部神阙到耻骨联合分为5寸为准。横寸则以神阙到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來计算。4.主要

4、穴位:屮皖卜•皖犬枢气海关元承满梁门水分建里等5.针具的选择:体形高人或胖短的人,一般选用6()mm长度的针具进行治疗;屮等体形的人选用50mm长度的针具;消瘦体形的人选用40mm长度的针具;1.针刺的深度:进针的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病程较短针刺天部(浅部);病程较长针刺地部.2.针刺手法:腹部进针时应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期的深度时,一般彩捻转兵役法,常用三步法了即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Z侯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谓之催气,昭针30分钟起针。&治疗后做好记录,清理归还

5、用物,终末消毒处理。注意事项1.穴位定位要准确,要严格按照取穴方法取穴。2.准确辨证,根据病情选择穴位。3.取针时,要按照进针的顺序进行。应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刺部位,禁用酒精棉签。4.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症,对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谨慎处之。第三节艾灸疗法适应证各种虚寒性病证,如胃皖痛、泄泻、痛经等。操作程序1•备好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2.取合适体位,暴歸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取穴:视症证而定。4.艾柱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

6、理床单。注意事项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顔血部大血管处孕妇服务部及腰紙部不宜施灸.2.施灸部位顺序,宜先上后F,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在,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火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第四节穴位注射疗法适应症1.慢性胃炎2.胆囊炎3.胆石症的腹痛4.急慢性胃肠炎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2.取合理体位,暴露穴位注射部位,注意保暖。3.局部皮

7、肤严密消毒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1.一般疾病用屮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物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或体弱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物推入。2.如需注入较多的药物时,可将注射器由深部逐渐提出到浅层,边退针边推药,或将注射器针更换多个方向注射药液。3.注射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注意事项: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时不宜立即注射。老年体弱或第一次接受穴位注射时应収卧位,刺激宜轻,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量也要酌减,以免发牛晕针。

8、2.药液不能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重新注射。3.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进针时缓慢小心,且药量不宜过人,以免伤及神经T。4.加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5.孕妇的下腹部穴位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不宜做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第五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