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9413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0701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研究赵萱*作者-:赵萱(1985,11-),女,浙江金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文化与社会.通讯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63弄21号1503室.联系方式:13482640049;e-mail:zhaoxuan1117@163.com.基金项目: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2011-2012年度课题(教育)一级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Y11035),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海外研修基金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
2、的国家,种族与宗教问题一直困扰着爱尔兰,爱尔兰国内跨文化教育历史悠久,经历早期发展、演变、深化发展等阶段,直至今日仍颇受重视,爱尔兰小学开展的跨文化教育实践主要有跨文化教育内容以课程为导向,学校规划注重打造包容性与跨文化性,课堂准备中落实跨文化教育理念。[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小学;爱尔兰[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源起:爱尔兰种族矛盾引发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6世纪时岛上居民全部接受了罗马天主教,1169年英国撒克逊诺曼人入侵爱尔兰岛,
3、1171年确立了对爱尔兰的统治权,1800年签订《英爱同盟条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正式将爱尔兰并入英国版图。为了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英国人下令废除爱尔兰语,推行宗教与民族歧视政策,引起了强烈的宗教敌对情绪,加深了两个民族间的裂痕。118世纪中叶起,爱尔兰持续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天主教解放运动”、“取消合并运动”、“青年爱尔兰运动”、“芬尼亚起义”等,都对英国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动摇。21948年12月爱尔兰正式宣布脱离英联邦,成立爱尔兰共和国,1949年4月英国政府承认爱尔兰独立。作为一个多民族
4、、多元文化的国家,种族问题在爱尔兰历史上的各种歧视与排挤中占据突出位置,因此发展至今跨文化主义与跨文化教育仍是爱尔兰的重要话题。3二、梳理:爱尔兰跨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一)起步:以挽救爱尔兰语与增加课程中宗教内容为代表的早期实践民族危亡之际的爱尔兰语被认为是爱尔兰民族身份的象征,有识之士投入了挽救爱尔兰语的行动,1876年保存爱尔兰语协会建立,187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将爱尔兰语增为公立学校的一门附加课,1893年成立的盖尔语党发起教育运动挽救爱尔兰语,迫使委员会最终同意从1904年开始在爱尔兰语地区,爱尔兰
5、语与英语同时使用的地区,推行双语教学,此后爱尔兰双语教育经历了大力复兴阶段(从1922年到50年代中期),衰落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和稳定发展阶段(90年代初至今)。41900年前后爱尔兰中小学校重新修改学校课程,增加了有关宗教教育方面的新内容,对当时国内所存在的各种宗教冲突问题予以辅助性的教育教导,通过在学校内部进行普爱的教育,试图缓解校园中存在的宗教冲突压力。5(二)演变:关注移民、旅居者、难民教育引发跨文化教育的思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爱尔兰在17世纪经历“新开地”运动,大批信仰新教的英格
6、兰与苏格兰人迁徙到爱尔兰东北部的厄尔斯特地区,改变了岛上凯尔特人构成的单一种族状况6。1991年爱尔兰常住人口出生地中只有93.8%是生在爱尔兰,到2002年这一比例降为89.6%。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爱尔兰每年接受数以万计的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1996年133000人,2002年11200人。7截止2009年7月全国总人口统计中爱尔兰人占98.70%,英格兰人占0.71%,苏格兰人约占0.12%,犹太人约占0.095%。8国内移民人口的复杂性使得移民子女教育自1970年起颇受政府关注,1971年爱尔兰中小学课
7、程设置中提倡:注意儿童的和谐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环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等,初步提出了在中小学课程中实施跨文化教育的有关理念。此后诸多课程、移民、教育法案等法规相继出台,如1995年《教育白皮书》、1998年《教育法案》、2002年《平等地位法》,呼吁对移民子女实施跨文化教育,帮助移民子女融入当地社会,关注其母语教育等。1993年《旅居者社区教育工作小组法案》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反种族主义教育与跨文化教育课程的政策与实践,建议在教育科学部内设立助管旅居者教育的单位。1996年的《难民法案》赋予难民
8、及其子女与爱尔兰居民一样享有受教育与培训的权利,享有宗教信仰与宗教教育的自由。9(三)发展:政策法规与指导纲要的相继出台直至2002年爱尔兰教育科学部在《小学中的旅居者教育指南》中首次将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准则定义为:创设利于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学生文化敏感度,认识到其他行为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存在;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欣赏;促进平等;鼓励学生对不公平和歧视行为采取行动;尊重相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