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

ID:27944707

大小:8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_第1页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_第2页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_第3页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_第4页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詹志华(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摘要: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学史学在中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为: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科学史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科学史学出版物的日渐繁荣和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同时,这一时期在中国科学史学自身和外部还存在着诸多制掣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学科定位不尽合理、学科规范尚待加强、研究领域不够平衡、研究水平亟待提升以及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等等。这需要科学史学界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调整其学科定位,促进学科互动

2、;跟踪国际前沿,拓展其研究领域;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其人才培养;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社会认同。关键词:科学史学再建制化动向策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我国科学史学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为:科学史学界除了提高自身研究水准外,还取得了学科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善,包括学科点的建设与繁衍、学术资源的增长、权威部门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后续队伍的培养、国际间高水准的对话和交流,以及相关出版物的繁荣等。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时期在科学史学自身和外部还存在着诸多制掣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学科

3、定位不尽合理、学科规范尚待加强、研究领域不够平衡、研究水平亟待提升以及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等等。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扬长避短,促进科学史学事业发展和成熟,是亟待人们思考、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概况(一)科学史学的“再建制化”何谓“再建制化”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钝研究员如是说:“所谓‘再建制化’(re-institutionalization)是相对于‘建制化’而言的,它是前一过程的深入和继续,并不是说推倒重来……为什么还要强调这个‘再’字呢?因为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4、中国的科技史事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说50年代开始的建制化是一场自上而下、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振奋民族精神的热情所鼓舞、有着建设国家研究队伍这一明确目标的运动,现在我们所从事的活动,则是全国各地不同的研究群体与研究者个人,经过最近十来年社会转型的考验与磨砺,自觉形成的一股整合学术力量的趋势。”[1]中国科学史学的再建制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已在若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成一批博士点与硕士点,.---并培养了一批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两方面均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科学史专业人才。1997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

5、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中,科学史被定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可授理、工、农、医等博士学位。(2)在若干高校出现了系一级的科学史机构,如1999年,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成立;200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与科技管理系成立。而其他高校特别是一些研究型大学中的科学史中心,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以相关科研院所与高校为中坚的科学史学术共同体已在中国出现。(3)今日中国科学战略的决策者,已对科学史所特

6、有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中国科学院率先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将考虑设置与科学史有关的国家级研究平台。如中国科学院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建制内继续保留所一级的科学史研究机构,而且在其总体发展规划中,将“科学史与国家科技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列为其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计划拟建的研究基地之一。(4)通过各种科学史组织(如中国科技史学会等)、多种学术期刊(如《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等)、大量科学史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版、各类大众传媒(如科学教育电视频道的开播等)、科学史图书和论文

7、的评奖等诸多渠道,科学史研究已赢得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5)中国科学史家的研究已引起国外同行的充分注意,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化和一些中青年科学史工作者从国外学成归来,中国科学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正在加速进行。[2]所有这些都表明,科学史在中国正步入一个再建制化的阶段。这一进程的发生与发展,必将有力地提升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整体水平,也必将使科学史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科学史学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这一时期,我国科学史学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更为密切,参加了第20届、21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第7至11届的

8、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以及第8至11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科学史学界自身的研究水准的提升,他们的研究成果日益为国外同行注意和接受。这些都促使我国科学史学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的提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频繁举办国际性科学史会议频繁主办大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