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15187
大小:6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徐夜诗歌乡土情结之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徐夜诗歌乡土情结之刍议张庆军张梦弘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255047摘要:徐夜诗歌不仅反映其作为遗民诗人的思想、心态和艺术成就,也蕴含着极浓重的乡土情结。木文通过表现、根源、影响三个方面的分析,展现了牛.活在明末清初的隐逸诗人徐夜的思想情感,也对不降清更不仕清的明遗民群体及其时代民众生活作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关键词:徐夜诗歌乡土情结表现根源影响清代诗坛盟主王士祯曾评定徐夜诗文:“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率皆世外语,储、王以下不及也。”徐夜的山水田园诗歌的确朴淡自然、清新幽复,那么徐夜诗作中何以会有如此浓郁的乡土情结呢?
2、一、乡土情结的表现1.通过描写农村风景和田园风光来抒发自己的乡土情结。“辘轳鸣,井深浅;楼高高,去何远。”这是他14岁时写的《闻歌》,虽只有寥寥的12个字,可那吱吱呀呀取水的辘轳,把农村风光勾画得栩栩如生。长山乐师黄戏寰为这首诗谱曲,唱遍长山,唱遍家乡。徐夜一生中感受最深刻的是农村生活,描写这些耳熟能详的身边景色事物是最得心应手的,也是最心情舒畅的。这类诗歌写得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乡土气息。《春词十首》是最好的代表。其三则是描写民间妇女的一种传统游戏“斗草金”,即比赛头上带的饰物,妇女把美丽的春景刺绣在饰物
3、中,既展示了心灵手巧又表达了对美好的追求。那“记折梨花在古城”而翘首期盼的女子,苦苦中等来的仍不是心上人马蹄声的当垆小妇的焦躁,同样是人之常情的表露。第十首“月中三卯始相当,谷雨梅风未可量。麦秀不闻歌稚子,㈩头惟见小蛙郎”,风中翻涌的麦浪,㈩间地头鸣唱的青蛙,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春景图。“八只一日天未曙,闺人早起采零露。夙夜沾衣不畏行,枝头釆采盈芳注。”这首诗记载了采露祈福的民俗,为了全家的健康,在还没有曰出的清晨,家中的妇女早早地到村外,到田间去采集露水,祈求一个“小儿无病得饭吃,长命富足过即休。待得中秋具杯酌,大小
4、团圆共欢乐。”这既描绘出民众的勤劳淳朴与善良,也表达了诗人徐夜对生活的真诚期盼。1.通过描写家乡名胜和祖国大好河III抒发自己的乡土情结。徐夜热爱家乡,家乡的山水自然成为他歌咏描写的对象。《月下望南山一带》:“南山高几许?生此明月前。山南何所有?终古遂悠悠。远村人家少,日中绝人烟。出村向山路,幽溪屡延缘。石林当夜扑,泉壑竟冬坚。人声下岭陂,一一闻前川。欲向竟何问?冥对以忘诠。”天上月明,山路悠悠,古村幽静,家少人稀衬托出了山高林幽的空旷,依稀能闻的声音,又给幽静的山岭增加了一些生气,平吋的语言,尽显自然风情。《铁山
5、道上》:“道上古车辙,望望不得息。吋无驱车人,千里如一刻。石田半荤确,落日淡绛色。蹴蹴竟山光,前村日已黑。”这些诗句不仅写出了乡村景色,也透过不同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徐夜早年的山水诗充满了喜悦欢快愉悦轻快的情调,基调是晴朗的,节奏是明快的,山是青山,水是绿水,诗文中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无不充满诗情画意。而顺治十八年南游江浙吋的山水诗则别有一番风味了:“南北风烟此渡头,点青飘渺望中浮。神峰屹立盘鳌足,幻海凌空结歷楼。山色几淘千古恨,客心不尽大江流。何当突兀凭高顶,极0天涯一散愁。”这首《舟中望金山作》的调子是低沉
6、的,节奏是缓慢了,描绘景色也大多蒙上了一层灰色。2.通过描写劳动生活歌颂勤劳抒发自己的乡土情结。如《初夏田园》:“朱夏辄复变,深绿日以肥。感彼生物勤,节候曾不违。清晨荷锄出,田间人尚稀。观物适自然,吋见朝雉飞。不惜劲力疲,但恐坐食非。作劳有吋息,高舂行来归。端坐抚素琴,可以理朝饥。”本诗不事雕琢,酷似陶诗。诗歌不仅赞美劳动,还告诉人们只有自食其力才能真正享受劳动的愉悦。《榆钱曲》:“家家采榆钱,杂以菠茭抄。高枝难盈筐,徒自烦指爪。糝米作羹并作闭,滑美好尝倍鲜好。由来造物偶像形,天地为炉亦己巧。须知草木自生成,不应专
7、为饥人饱。前日采榆钱,榆钱日尚小;今日采榆钱,榆钱日已老。榆钱日小日还多,榆钱日老将奈何?”榆钱本不是作为食物为人准备的,可是生活所迫自然成了充饥之物。作者把采榆钱充饥描写得如此详细,如果没冇真切的经验,是不会有如此的细节。“竹笠蓑衣共一船,载将明月入芦烟。侬家不解耕耘苦,手把鱼叉即是钱。”虽然披星戴月、竹笠蓑衣弄舟湖上辛劳操持勉强维生,但却以苦为乐,用“手把鱼叉即是钱”的自嘲语言道出了生活的艰辛。“仲子城边日向东,田家餹亩自西东。高原雨脚牛羊外,一径秋深豆叶风。”家人坡外劳作送饭田头地间,一派农家忙碌劳作的景象,
8、阵雨在远处洒落,远远望去乌蒙蒙的一片,彷佛插下的雨脚。因为热爱生活,才会观察生活;因为热爱家乡,才能情真意切地描绘。二、乡土情结的根源国难家仇的困顿生活是其浓郁乡土情结的根基。徐夜幼年丧父,自幼随母亲生活在外祖父王家。清军陷落新城残酷屠杀城内民众,徐夜母亲等徐氏族众十余人死难。本来是大明的仕宦子弟生活无忧,甚至满怀入仕报国之志,突然国破家亡生活闲顿,更加深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