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74583
大小:75.1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5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參君子圣贤作为理想人格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生命个体存在和发展的道德、伦理和价值的一般需求,而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參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们确信,所谓“道”作为整体自然的最高本原或本体就存在于个体生命、人格之中,存在于心、性、命之中,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不失于斯,与其相统一或合一,而所谓君子、圣贤就是这种统一、合一的典范。參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代表和彰显了中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将“内圣”即主观世界的改造作为“外王”即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前提,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首先并非是人对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认知和作用,而是对人自身心性的求索和修炼,•并非是
2、向外寻找人与自然或存在者与“存在”相统一的中介,而是从人自身内部来探究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道”的统一。理想人格论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要义和精髓。作为“成人”“内圣”之道,该论集中表现为对君子、圣贤等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并通过对心性的深入探究而得到系统的构建和阐释。与西方哲学着力向外寻找人与自然或存在者与“存在”相统一的中介不同,该论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内在的路径和模式,并在现代化过程中愈益彰显出其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在先秦时期已近成熟,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演进愈加完善。它提供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种内在路径和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堪称中
3、国传统哲学的要义和精髓。金岳霖曾将其誉为“圣人人生观”,并将其与西方的“英雄人生观”相比较。然而,伴随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它却愈益远离人们的视野,甚至逐渐成为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重新揭示和描述。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难度的课题,需要从该问题的视阈去审视、概观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系列相关理论,乃至由儒道释等诸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形态。一、“成人”“内圣”之道被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大力推崇、倡导和追寻成就理想人格,以个体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实现为主旨,关涉每个个体主体的自我生存、发展和完善。在儒释道诸家那里,通常被称之为“成人”“内圣之道。孔子曾率先明确
4、地论及所谓“成人”概念。他将古代圣贤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和冉求作为“成人’:即理想人格的典范,倡导“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借此表迗了他对于“成人’:及其标准的理解。这无疑可以被视为儒家对成就理想人格的一种富有代表性的表述。《庄子•天下》则将孔子意指的“成人”概括为“内圣”,并将其与“外王”相并列,从而将“道术”所具有的安身立命和治国安邦两大功用鲜明地表迗出来。在惠能那里,禅宗的要义通过“唯求作佛”而得到昭示。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眼中,理想的人格或理想的完人通常被称为“君子”“贤人”“圣人”。所谓“君子”“圣人”,按照朱熹的界定,“圣人,神明不测之号
5、。君子,才德出众之名。”。《庄子•天下》云:“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孟子云:“圣者,人伦之至也。”而所谓“贤人”,则为君子和圣人这两者的居间者。如程子就将孟子放在贤人之至、圣人之亚的地位,云:“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这样,在狭义上,君子、贤人、圣人由低至高,体现理想人格的不同层阶和境界。同时,在广义上,“君子”则又被作为圣贤之通称,含贤人、圣人在内。如孟子称孔子为“圣人”,但同时也称孔子为“君子”:“君子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又如,子思引孔子语:“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
6、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这里,君子即被作为圣贤之通称使用。再如,孟子云:“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这里所言的“君子”,朱熹就注曰:“君子,圣人之通称也。”在此意义上,圣人是君子中之极者。在古典文本中,一般而论,儒家多言“君子”,道家多言“圣人”。这与儒家重点言“仁”、道家重点言“道”相契合。与儒道两家所言“圣人”相近,禅宗的理想人格是“佛者”。所谓佛者,按照惠能的界说,“佛者觉也”,“识心见性”者也。君子、圣贤乃至佛者作为理想的人格,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大力推崇、倡导和追寻的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价值和目标的具体而又集中的体现。它们具有极其
7、鲜明而又大致相同的基本标准和准则。孔子将“仁”作为君子圣贤的基本标准,将“仁”提高到“道”的高度,强调“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同时,还提出了“智”“不欲”“勇”“艺”“孝”“忠”“悌’“信”等基本范畴。在孔子关于“成人”概念的界定中,已经蕴含了孔子关于君子圣贤的基本标准的理解,即“智”“不欲”“勇”“艺”。此外,孔子还自谦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