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

ID:27660971

大小:1.8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05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_第1页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_第2页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_第3页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_第4页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_第5页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第一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或称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潍坊东苑公园潍坊市内的一处自然式园林北京圆明园第一节中外园林概论一、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北京圆明园(一)萌芽期中国园林的兴建是

2、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二)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

3、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三)发展、转折期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四)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4、;(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4)唐宋写意山水园;(5)北宋山水宫苑。隋代山水建筑宫苑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唐山水画唐代自

5、然园林式别业山居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下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园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野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

6、优美的园林境域。唐宋写意山水园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华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佶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

7、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五)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期。北京北海公园(北海)颐和园(清漪园)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结合,建于郊

8、外,少数建在城内,或在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开凿兴建,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江南的私家园林,多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因时随形创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苏州园林—留园(五)高潮期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著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江南园林苏州园林—网师园(六)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