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

ID:27343481

大小:53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2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_第1页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_第2页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_第3页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_第4页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考点2近代高考物理初步教案(选修3_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点知识点1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1.光电效应(1)定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3)光电效应规律①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

2、=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2)逸出功W0: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①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c。②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作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①表达式:Ek=hν-W0。②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3、mev。3.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1)光的波粒二象性①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②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③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2)物质波①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②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知识点2  氢原子光谱、能级1.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

4、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m-1)。(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2.玻尔理论及能级结构(1)玻尔理论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②跃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

5、h=6.63×10-34J·s)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2)几个概念①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②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③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的状态。④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_eV。(4)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

6、53×10-10m。(5)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所示。知识点3  原子结构、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2)原子的核式结构①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②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出来”,如图所示。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3)原子核的组成①原子核由质子和

7、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②基本关系。a.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b.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c.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2.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