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4556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4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使患者增加了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2、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5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22-01.1八—刖g作为心脏猝死的主要诱因,急性心肌梗死这种危重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且此病在近年来的患病率正逐渐上升,对高危人群产生极大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因冠脉供应减少或者受阻,导致心肌缺血而坏死,病情危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率较高,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才能确保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不良清绪,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
3、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活率。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收治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女例55,男45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64岁。在100例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患者占85%以上,肥胖高脂血症者占75%以上,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发病2次及以上者有74例,首次发病者60例。好转30例,治愈55例,死亡15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方案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4、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或者相似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心肌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和相关病房制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等方面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其病情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卧床与活动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需要尽早进行卧床休息1-3天,通过休息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包括进食、梳洗、排便以及翻身等,对于病情较轻I
5、I没冇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并发症的患者,3—6天内于床上活动关节,并自己翻身,患者每天进行深呼吸,然后调整体位为半卧位、坐位,之后坐在床上扶手椅上,预防坠积性肺炎7—10天后,下床进行短距离行走,病情严重且存在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延长卧床时间,病情得到控制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出院吋指导如何合理饮食,为患者制定作息吋间,嘱咐患者按吋按量服药,告诫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出现,指导患者进行低强度长期运动锻炼,完善患者复诊和随诊安排。饮食护理:患者因心功能下降,心肌组织的供血不足,加之卧床休息以及止痛药物治疗,胃肠道的蠕
6、动性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因此饮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产气少为主,多食用果蔬二每天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以及营养,注重少吃多餐,防止心脏负担加重二禁止烟酒,减少胆固醇的摄取。治疗2-3周后,病情逐步趋于稳定,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基木围绕康复活动进行,先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呼吸训练,早晚做匀、深、细的呼吸,以增加血氧含量,扩大肺活量,lOmin/次。冋吋注重对患者情绪的调节,休息吋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舒缓的曲0,并讲解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着重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饮洒、高脂、高钠饮食,缺乏运动及肥胖等是心肌梗死
7、及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让患者认识到以上因素的危害,并与自身生活行为进行对照,并积极纠正。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制定心肌梗死健康知识问卷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显示差异奋统计学意义。1.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情况显示如表,2.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急性缺血
8、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引起,该病临床特点是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体克或心力衰竭。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较多。血管系统是人体中最易受情绪影响的系统,不良情绪与生活行为方式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在慢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因病情的影响、生活环境变化以及角色转换,心理上难免存在负面情绪,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