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43809
大小:1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21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姓名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条件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2.表示:采用“”表示,如:Cl2+H2OH++Cl-+HClO3特点:可逆反应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可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状态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以CO+H2O(g)CO2+H2反应为例。在一定条件下,将0.01molCO和0.01molH2O(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的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2)反
2、应进行中: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的浓度,逆反应速率。(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此时,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也。如图所示。2.定义: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溶液中表现为)保持恒定的状态。三、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反应2.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证明)3.等:速率等于速率0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一定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直至达到。6.同:在恒温
3、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达到平衡后平衡状态同。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始、从生成物开始、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四、化学平衡的标志1.本质标志对给定的反应:mA+nBpC+qD(A、B、C、D均为气体),当v正=v逆时,有:即:2.等价标志(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发生变化。(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
4、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之比。3.特殊标志“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离开上述界定,它们不能作为一般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1)压强①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N2(g)+3H2(g)2NH3(g)、2NO2(g)N2O4(g)、2SO2(g)+O2(g)2SO3(g)、C(s)+H2O(g)CO(g)+H2(g)等。②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
5、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H2(g)+I2(g)2HI(g)、CO(g)+H2O(g)CO2(g)+H2(g)等。(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数学表达式:①均为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若各物质均为气体当△n(g)≠0,一定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如N2(g)+3H2(g)2NH3(g)、2NO2(g)N2O4(g)、2SO2(g)+O2(g)2SO3(g)当△n(g)=0,为一定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如:H2(g)+I2(g)2HI(g)、CO(g)+H2O(g)CO2(g)+H2(g)②有非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需具体问题
6、具体分析:C(s)+H2O(g)CO(g)+H2(g)根据①进行判断CaO(s)+CO2(g)CaCO3(s)根据①进行判断(3)气体密度数学表达式:恒容:总为恒值,能作平衡标志恒压:①各组分均为气体△n(g)=0.总为恒值,能作平衡标志△n(g)≠0.为一定值时,则作为标志②部分组分为非气体恒容:为一定值时,一般作标志恒压:△n(g)=0.为一定值时,一般作标志(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的变化:如NO2的颜色为___________〖例题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H2+I2(g)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
7、2的同时生成nmolHI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C.分子组成HI%=I2%D.速率v(H2)=v(I2)=v(HI)/2E.c(HI)∶c(H2)∶c(I2)=2∶1∶1F.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G.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H.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I.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五、化学平衡的移动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完成以下v-t图,请你用铅笔作图)v正v逆v平c(反应物)↑c(反应物)↓c(生成物)↑c(生成物)↓tvv正v逆v平0v正v逆v平p
8、↑p↓tvv正v逆v平0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2)压强v正v逆v平T↑T↓tvv逆v正v平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