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

ID:27190869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上传者:U-1075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_第1页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_第2页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_第3页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_第4页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提醒我们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辽沈·chart·美编魏莱孤独感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有时是夜深人静对影成三人时汹涌而来的无力感,有时是宾朋满座喧哗笑语中的片刻失神。对有些人来说,孤独感来去匆匆,而对另一些人,它却如影随形。孤独感在少年和老人中特别普遍。有几项基于西方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少年(18岁以下)和接近半数的老人(65岁以上)在日常生活里都会“有时感到孤独”。而15%-30%的人会长期性地感到孤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或者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拥有良性的社交圈对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发展、繁衍、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短暂的孤独感也许像适度锻炼一样对我们有益,长期淹没在孤独感受中如同长期从事繁重不堪的劳动,会让我们身体的许多系统油尽灯枯。单身更容易患上精神病关于社交或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德国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群的自杀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在1897年出版的《自杀论》中指出,社交或人际关系整合度对自杀率有很大影响,整合较弱的人群中自杀率更高。虽然一个世纪以来,迪尔凯姆的这项调查从内容到研究方法都饱受争议,而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社交关系脆弱者易寻短见”更像是常识而非新知,可正是从迪尔凯姆之后,许多社会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将目光投向了人际社交和各种健康与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中叶,许多研究者发现,单身、离异或孤立于人群之外的成年人死亡率较高,也更容易患上肺结核或精神疾病。相反,那些从自己的社交网里得到较多支持的人群则患病风险较低。然而,这些结果远不能说明孤独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首先,这些研究往往对个人的社交和健康状况同时进行调查,以至于我们无法判定因果关系:譬如,究竟是与世隔绝导致疾病,还是病人容易自我封闭?此外,研究者仅仅调查个人的婚姻状态、朋友多寡,这就无法辨清究竟是一个人心中孤独的感受与疾病相关,还是客观上从其他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的物质支持对人的健康状况有所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群进行长期性的跟踪研究、并且在研究设计时将主观感受和客观支持尽量分开。所幸的是,过去三十年内,这样的研究不断涌现。在一篇篇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章里,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在对各种不同的疾病的调查之中,孤独感与疾病的关系慢慢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意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全身各处的组织,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体现。受孤立的孩子更易发胖研究发现,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声称自己感到非常孤独的女性,后来二十年间发生心肌梗塞或者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孤独或者只是略感孤独的人。在美国另一项全国性的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中,也有相似的发现:在具有高度孤独感的女性中,她们在跟踪调查的19年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轻度或没有孤独感的女性要高上76%。当研究者把一些相关因素,譬如年龄、种族、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条件加以考虑之后,孤独感依然与高发病率相伴而行。这样的现象不但出现在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中老年人身上,甚至在年轻人群里也有体现:在新西兰,一些研究者对一千多名新生儿持续调查,发现那些在孩童时代感觉受到孤立的孩子在年满26岁时更容易肥胖,或具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不良健康状况。研究者们认为孤独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可能对人体带来相似的负面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到了垂老之年就格外引人注目。九十年代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项有关衰老的长期研究。研究者发现在近三千名老者中,那些在研究开始时有很强孤独感的人在接下来为期29个月的跟踪调查中死亡率比其他人高出近一倍。在另一项美国的研究中,同样的结果浮出水面:在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中,那些长期孤独者的死亡率比不孤独的人高了约80%。孤独易受伤是因为“压力激素”心理状况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关系屡屡被研究证实,但是孤独这种抽象而飘忽的感觉,究竟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状况呢?卡乔波教授认为,人感到孤独从本质上来说等价于感到“不安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远祖在丛林中生活时,环境里危机四伏,如果与同伴一起,凡事有照应,还可以稍稍放宽心怀;一旦落单,情况就格外危险,需要加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才能求生自保。所以,孤独的感觉让人们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上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在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点一线”,形成人体的“应激反应轴心”。在遇到危机时,它们分泌激素(尤其是皮质激素),让人变得紧张、警觉、清醒,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与应对。同时,这些激素往往会重新调整身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抑制消化、免疫等系统,将重心放到心脏供血、肌肉运动中去—— 显然,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能否逃出那只狮子的魔爪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能跑得多快,或投掷石矛的力度有多大。可是,如果长期压力激素的水平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破坏,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负载过高而变得更加脆弱。此外,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往往睡眠节律与睡眠质量都会受到损害,而睡眠不但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重要机制,也对人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控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具有深度孤独感的人确实更容易睡不香甜,在白天也更易感到疲惫失神。有趣的是,孤独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睡眠时间更短,这就暗示着睡眠质量的降低以及睡眠对机体恢复的作用减少。科学松鼠会美国房子很便宜?看在哪!□阿宝大多数美国人有人生三件事:买房子、供孩子上大学和过体面的退休生活。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安“居”乐业,放之四海皆准。在美国留学的这段时间,总有国内的朋友问我:“美国房子贵吗?”为此,我还特意找了个代理人David,帮我四处看了看。除了纽约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住房是我们所说的别墅,在美国的华人把它们称作独立屋。有的是一层,有的是两三层,这些房子的共同特点就是客厅餐厅厨房连为一体,非常敞亮,美国人有句话:“kitchenistheheartofahouse。”(厨房是家庭的心脏),厨房很大,厨柜气派,并且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再有就是卫生间多,储物柜多。有庭院的房子,院子里会栽种树木草坪、花卉水果或修建游泳池。别墅、汽车、宠物、孩子,这是中国人想像中的美国人生活的画面,现实中也基本如此。在美国买房,往往说的是二手房,新房不是没有,但很少,通常是后开发的,在城市相对偏远的地方,在美国10年之内的房子都算得上新房。房子本身可能差异不太大,但区域价格差别非常大,在加州更是如此,一个城市里,好区和不好区之间的价格相差悬殊。以我在洛杉矶看的房子为例,一栋200—250平米左右的别墅,平层或者是两层的结构,在(RowlandHeights)罗兰岗这样的华人和韩国人聚集区,大概要50万—60万美金,而在Acadia(阿凯迪亚)或Irvine(尔湾)这样的好区,则至少也要在八九十万美金上下,如果房子本身新点,或院子大点,动辄百万以上,而在好莱坞附近比华丽山庄的富人区,一套四五百平的房子则动辄五六百万、七八百万美元。所谓的好区,包括整体的规划、商业和教育,对中国人而言,一方面是环境,另一方面则是是否是好学区。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房子和中国一样也讲学区,在好学区就上好学校,就近入学。美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到高中,13年,小孩上公立学校全部免费的,中午吃个饭大概一两美金,如果家庭经济有困难,午餐钱也可以免。学区好坏,教学质量区别很大。如果学区不好,只好上私立学校,费用是非常高的。所以好的学区房价从来都是很坚挺,几乎不受经济危机的撼动,有的人也会选择住在好学区,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把房子卖掉,一举几得。两天转下来,我忍不住问David,为什么我们看的房子都这么贵呢?这和我在媒体上看到的资料差距也太大了。我看到的一份资料,根据美国统计局和住房和城建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万套,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积中间值是303平方米,新房销售价格中间值为21.3万美元。房价在15万美元以下的占17%,15万— 20万美元的占27%,20万—30万美元的占27%,30万—40万美元的占15%,40万—50万美元的占6%,50万—75万美元的占6%,75万美元以上的占2%。很多人二三十万、三五十万就买到了非常好的房子,而我们看的为何都这么贵呢?不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房价还在低谷徘徊呢吗?David笑着说,美国的房价的确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走出低谷,但是那说的不是加州,尤其不是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城市。这些城市华人区的房价这么多年就没有过大的起伏,可以说是稳中有升,尤其是好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价格也没有掉下来多少。“因为好区的房子抗打压能力强。另外,中国内地有很多人到美国来投资买房,不愿意住在老外区,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城市是最热门,何况又是好区。我前一段时间接待几个上海来的客人,买成了几套,都是现金全额付款。现在大陆买家太有实力了。”David说。有一点需要强调,在美国购买不动产,比如房子,是不符合移民的条件的。买房子可以,但是以此为名义申请移民,这个不算数。而且美国的大部分房子是永久产权,买完了不等于万事大吉,需要每年缴纳1%-3%的房产税。这是基本费用,可能还有管理费、垃圾清运费等等五花八门的费用。阿宝,辽宁交通广播FM97.5主持人,现在美国进修学习。新西兰人处理旧物挺有招□程起渊辽沈·chart·美编王晨同我去新西兰看望留学的儿子,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发现他们处理家庭旧物的经验很值得一谈。在新西兰每到周六的上午,许多家庭会在自己院门前挂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garagesell”意思是在私家车库出售家中旧物,看到这个标示,行人可以随便走进去,如走进商场或超市一般,主人会非常热情的接待你,你会看到院子里或者车库里规整地摆放着他家一些不再需要的物品。如果你看中了什么,主人会以非常低的价钱卖给你,还要谢谢你。 我第二次去新西兰的时候,逗留的时间比较长,最苦恼的就是出门的交通问题,因为不会英文,不敢打车,也不敢乘公交车。很想买一台自行车,可到商场一看,着实大吃了一惊,一台车标价1600多新元,这个价钱在新西兰可以买一台相当不错的二手轿车。一个周六,在一个“家庭车库售物”的现场,看到了一台半新不旧的有六个变速档的自行车,这让我喜出望外。我向主人示意,问要多少钱,她笑着伸出两个手指,我正在猜测是200元呢还是20元的时候,她从兜里拿出一个2新元的硬币,我狐疑地也从兜里摸出一个2新元的硬币,她高兴的接过去,并把车子推送给我,还连声说谢谢、谢谢。后来才知道新西兰人的这种做法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物尽其用不浪费。他们认为主动把物品送给陌生人是不礼貌的,无偿获取别人的物品也会影响自尊,所以收你很少的钱,你得到需要的物品,在双方都有面子的过程中各自都快乐地达到了目的。家庭车库售物也有些不成文的规距,大体上是:所出售的物品必须完好卫生。衣服被褥要洁净,熨烫的平平整整,家俱要擦拭的干干净净,各种物品都要完好无损。这样既反映出主人的良好修养,也表现出对买方的尊重。除了“家庭车库售物”,一些单位也利用周六出售旧物,比如教堂,学校等。在大学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要组织举办旧教科书交流大会,在校园里,老生把用过的教科书很廉价的卖给新生。这也无形中让学生都能培养成良好的用书习惯,用过的书都完好如新。在新西兰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由环保部门办的旧物大商场。环保部门把从方方面面收集到的、尚有很好应用价值的物品集中摆放在商场的货架上,跟超市的物品摆放没有什么不同。我喜欢称之为“旧物超市”。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对于留学生,新移民,流动人口来说,这里就是“购物天堂”。新西兰人流动性很大,许多人不总在一个城市长住,一两年就要换一个城市,一般都是租房子住。他们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往往只带走随身常用的物品,绝大部分物品就放弃了,比如家俱、家电、被褥等,而房主也不一定需要这些东西。新西兰社区政府把这些物品收集到专设的仓库里,这些仓库对所有需要的人开放,只要你需要,选中了,登个记就可以无偿的拿走。泰国人做生意不图挣快钱□安欣华人导游跟我们聊,说泰国人做生意算账慢,500泰铢一件的衣服,你若想一下子买两件,他们不会卖给你。先卖你一件,付款提货两讫后,才可进行另一件的交易。因为两件衣服在一起卖,他们算不过账来,必须一件件分开卖。听导游这么说,同车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大巴到景点,大家下车,一个泰国人在车门口端着数码照相机咔嚓咔嚓地照。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还摆个姿势给他照。等从景点回来,那个泰国人把早已经冲洗好并镶上相框的照片拿到大家面前,按人头“对号入座”卖照片,一张100泰铢,原来他是景区照相的,刚才给每个游客拍了照。大家都摆手,没几个人买他的照片。出国旅游者自己都带着照相机,不需要他人给照相。再说,100泰铢约折合人民币20多元,价格不算便宜。有几个人似买非买地跟泰国人讨价还价,他使劲摇头就是不让价,直到我们都上了车也没松口。 我们不买,他也不死缠着你,非逼着你买,笑笑了事。此后去许多景点都遇到这种情况。再后来,一旦有镜头对准,我立即躲开,免得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问导游:“泰国人也真是,不问一下就给人照相,人家不买你不白照了么?既然洗出来装了相框,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卖出去呀,不能把照片砸在手里呀?降价卖嘛!”导游笑笑说:“泰国人就这样,实诚,做生意守规矩,不滥杀价。”我经过观察发现,泰国人骨子里没有急于发财的冲动,行事慢悠悠的,交流中你会发现泰国人的表情是淳朴厚道的,眼神是清澈纯净的,少有算计、鬼道和狡黠。与他们接触,你不会感到紧张,不担心买到假货。启事在这个星球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打开眼界看世界,本报推出的“看世界”版,就是想通过那些身在国外的游子的眼睛,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拉近读者与世界的距离。如果您或您的亲友刚好身在异国,并对中外文化的异与同有着不一样的体会和观察,欢迎您向我们投稿。我们的电子信箱是:lswbqianming@163.com,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瑞典人排队丢垃圾□徐铁人在欧洲旅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有用”的垃圾,诸如旧杂志、空瓶子之类的东西,要想丢掉是需要付费的,而在大型超市丢弃这些垃圾的话则是免费的,有的超市甚至还会为这种“有用”的垃圾支付一点报酬。瑞典的许多大型超市里都设有一种特殊的装置,一旦顾客把“有用”的垃圾丢进去的话,机器就会吐出一张代金券。凭代金券,你可以在超市里换取一定金额的商品。人们知道,欧洲的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甚至哪天丢什么垃圾都有相应的“课程表”。也有一些城市会在垃圾站设置许多垃圾箱,居民需要事先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然后拿到垃圾站一样一样地放进不同的箱子里。我所居住的旅社就在一座居民楼的二层。坐在窗前,恰好能俯视街景,而窗下却是一处垃圾站。让我感到庆幸的是,这里没有任何难闻的味道。这个垃圾站总共有8个巨大的垃圾箱以及一个小垃圾桶。那天黄昏时分,正下着小雨,人们还是抓紧下班之后的时间开车过来丢弃自家的生活垃圾。有趣的是,某些时刻前来丢垃圾的私家车竟然还要排队。我“有幸”目睹了一位老妇人丢垃圾的全过程——冗长而复杂。在第一个垃圾箱里丢完垃圾之后,她又来到了第二个垃圾箱旁,然后又颇有耐心地走到第三个、第四个……乃至第八个垃圾箱边,期间还要时不时回到车里去取其他需要丢弃的垃圾。8个垃圾箱里放的是8种不同类别的垃圾,大垃圾箱旁边的小垃圾桶,是专门丢弃废旧电池用的。由于这位老妇人带来的垃圾种类过多,以至于她丢垃圾的过程前后竟达几分钟。这位老妇人的车堵住了垃圾站的入口,其他丢垃圾的汽车不得不排在她的车后面等候。 许多欧洲人处理垃圾的时候,还有一个特殊的工序,那就是洗垃圾。譬如酸奶盒、罐头筒之类的东西,主人在丢弃它们之前,往往会用水清洗干净,因为家里的垃圾或许要存放好几天,人们不希望丢掉的垃圾发霉变臭进而污染环境。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瑞典的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除了工业结构等客观原因以外,这也与人们对环境格外的爱护紧密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