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66630
大小:1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峨眉山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峨眉山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公示材料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11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本次公示内容以规划文本为基础,摘其要点予以公示。第1条编制目的为适应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要求,加强对峨眉山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指导峨眉山市的城乡发展和建设,经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峨眉山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2、按照国家“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发展要求,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施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落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人文和生态环境,协调好峨眉山山城一体、景区保护、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峨眉山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山城一体,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2、坚持“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原则
3、3、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4、坚持“产城一体,两化互动”原则5、坚持“民生为本,公共利益保障”原则6、坚持“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5年远景:2035年以后第5条规划范围1、市域峨眉山市行政管辖区范围,面积为1183平方公里。包括绥山镇、胜利镇、峨山镇、符溪镇、九里镇、桂花桥镇、双福镇、高桥镇、罗目镇、乐都镇、大为镇、龙池镇、黄湾镇、川主镇、新平镇,共15个镇,沙溪、龙门、普兴3个乡,245个村,1950个村民小组。2、城市规划区包括绥山镇、胜利镇、峨山镇、符溪镇、桂花桥镇
4、、新平镇、黄湾镇、及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行政辖区范围,以及高桥镇、罗目镇、九里镇、乐都镇、双福镇、川主镇辖区的丘陵平坝地区,总面积583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北以嘉峨路为界,东到成昆铁路,西至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南至乐汉高速公路线,西南至张沟,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0.88平方公里。第6条总体发展目标规划将峨眉山市建设成为旅游功能体系完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峨眉山市全域旅游、山城协调、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第7条城市发展目标1、更具吸引力
5、和竞争力:迈向国际化的旅游创新之城2、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3、更具地域文化魅力:传承佛教文化名城4、更具人性化和活力: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第1条发展战略在坚持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的基础上,突出以下发展战略: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名城峨眉山2、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峨眉山3、传承和保护文化品牌战略——人文峨眉山4、产业转型提升战略——新型峨眉山5、城山协调发展战略——景城峨眉山第2条产业发展总体格局市域产业构建“一心两带五区”的总体格局。1、一心:峨眉山市中心城区,集生
6、产、居住、商贸、服务为一体的高强度城市发展区。为规划城市开发边界以内的区域,涉及绥山、峨山、胜利、罗目、高桥、川主镇的部分区域。2、两带:峨眉山东部山前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带、沿峨眉河运动观光农旅产业带。3、五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东北部平原特色田园区、中东部平原浅丘绿色转型发展区、中西部山地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康养区、南部生态涵养区。(1)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明确的边界为准,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进行管理。(2)东北部平原特色田园区:包括符溪、双福、新平、桂花桥镇,发展创新性轻净工业和规模化、现代化农业
7、,打造特色田园景观。(3)中东部平原浅丘绿色转型发展区:包括罗目、九里、乐都镇,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实现绿色转型发展。(4)中西部山地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康养区:包括川主、高桥、龙池镇和沙溪、普兴乡,以山地生态特色农业和旅游康养发展为主。(5)南部生态涵养区:包括大为镇和龙门乡,以国有林场保护和生态涵养林区建设为主。第3条市域总人口预测1、2021年全市户籍人口为43万人,2035年全市户籍人口为45万人。2、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53.3万人,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为70.7万人。其中:(1)本地户籍人口,2021年为43万人,2
8、035年为45万人;(2)旅游人口折算为常住人口,2021年为7.3万人,2035年为16.7万人;(3)休闲度假康养双栖人口折算为常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