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

ID:26996577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_第1页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_第2页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_第3页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_第4页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意象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描写乡村的作品虽不少,但能具体鲜活地展示出乡村意象的却不多,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乡村意象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本文重点围绕乡村意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体呈现的情况,试图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文学;乡村意象;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农业生产是所有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农民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核心,农民的生存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注农村,关注农民,这也是中国文

2、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无疑是农业文明的缩影,乡村意象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重要内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古代农耕文明的图画,真实记载了先民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故事。但这一传统在此后的文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虽然在陶潜、孟浩然和范成大等人的诗句中偶尔可见乡村生活的图景,但总体而言,作家们对乡村生活往往采用虚拟的书写方式。由于不必亲自躬耕于田间,不必担心旱灾和洪涝,自然往往成为他们心目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成为他们品鉴和寄情的对象。而相对于庸俗的、繁杂的甚至凶险万状的社会,对自然的体验无疑更让人心旷神怡。于是,不为五斗米

3、折腰,挂冠而去,在另一种令人心仪的田园生活中体会到悠然和静穆,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亲近农民和农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大雅若俗的文化骄傲。面对封建农村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或不义,归隐田园或寄情山水成为他们拒绝权力的共同反抗姿态。在众多的田园诗和悯农诗中,诗人们传达了对乡村的追忆、同情、想象和感慨,寄托了他们的文化理想和复杂情感,却普遍匮乏真实细致的乡村生活和乡村人物书写,以至于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农民形象。  到了近现代,中国仍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以鲁迅为代表的有西方文化背景的

4、知识分子试图以文学作为思想启蒙的利器,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在他们看来,农民身上固有的蒙昧、保守、贫穷、狭隘等性格无一不是国民性的表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学必须将手术刀伸向民族的痼疾。由于鲁迅的表率作用,文学对于乡村的关注甚至促成了乡土小说流派的产生。乡土小说作家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

5、麻木而又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但从根本上说,他们的创作是知识分子的想象民间,而想象民间与民间想象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基于现代意识对乡村的审视和批判,后者是源于民间观念的彰显,民间立场的坚守。因而他们对乡村的审视,仍是一种隔膜的审视。民间经验的缺失,使小说难以跳出阈定的单一化主题模式,对乡土不能有多义的阐发,带来叙述上

6、的类型化,使文本较少涉及具体的乡村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也欠真切,不能成为深刻的独立存在。  以废名和沈从文为代表的现代抒情乡村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乡村田园诗歌的传统,因而距离乡村的本真生活面目同样也很遥远。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乡村的现实生活,但受制于特定的时代政治视角的偏狭,依然表现出对农村社会真实状况的隔膜和遮蔽。1942年,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赵树理的乡土小说创作,立足于乡土生活的民间想象,使乡土文学真正走向了大众文学。赵树理虽然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但其基本关注点却是现实中的问题,对乡村人物本身及

7、其日常生活并无多大兴趣,这也导致了他所展现的乡村生活场景比较狭窄单调,影响也有限。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描写乡村的作品虽不少,但能具体鲜活地展示出乡村意象的却不多。出现这种情形,除了与作家的创作理念及现实情况有关,还有着更具普泛性的原因,那就是现代作家与农民现实生活的疏离。正如陈平原所说,乡土文学家对故乡生活、农民痛苦的了解,多半来自间接经验。而作为直接经验的只是儿时生活的回忆和成年偶然回乡的观感。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农民生活作出精确的描绘。虽然他论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都存在这种情况。具体生活经验的匮乏

8、,必然使作家们对乡村生活世界的描画捉襟见肘。而这一情况的深层原因也与农民的现实和历史地位,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农民之间的隔膜和现实文化倾向有关。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处于社会底层的乡村与农民向来是爱轻视和忽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