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6643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漫谈太极拳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漫谈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太极拳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诞生、成熟、繁衍和普及4个时期。中国6/vie 一、诞生期:明末清初 陈家沟陈王廷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吸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创编出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家护国的陈氏太极拳。 二、成熟期:清代中期 经过百余年传承,到了陈氏14世传人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二人分别创编出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三、繁衍期:清代中后期至民国 1.陈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杨露禅学
2、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 2.陈氏第15世传人陈清平,传拳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后5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腾挪太极拳、忽灵太极拳。 3.清末,满族人全佑师从杨门,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创编出吴式太极拳。天津武清人李瑞东师从王兰亭,学习杨式太极拳,创编出李式太极拳。 4.民国初期,河北望都县人孙禄堂,师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 四、普及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陈家沟太极拳传人,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太极拳赛事,连创
3、佳绩。20世纪80年代至今,温县拳��在国内和海外传拳授艺并从事文化交流活动,使太极拳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太极拳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活动,由诞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时至今日,太极拳已遍及中华神州大地,走出国门。凭借其修身养性、强身自卫的功能以及那自然朴实的道教哲学底蕴,太极拳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文化活动。 陈氏太极七十六式 招式八(见图1)初收动作详解:接上一式(搂膝拗步)的最后一个动作。身右转,重心略后移成左侧马步,右手向胸前回收,左手变掌,从体侧向前转动,立于离胸大约30厘米处。身体再略右转一些,左脚回收,成左前虚步。右手仍在胸前。 身微右转
4、并向右下挫,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回左腿,右膝微屈,成右独立式;当身体右转时两手以左逆,右顺缠,随左脚上提而起时,变为双逆缠向下合劲,两掌心斜向前下。 招式九(见图2)上三步动作详解:上体微微右转,双手下走,向后划弧。提左腿向左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腰左转,左手弧形由后向上、向前下劈掌,右手后摆。重心前移落于左腿,提右腿向右前方上步,同时右掌逆缠向上、向前劈掌,左掌随腰左转向后摆掌。腰右转,左掌由后向前再向右拨掌,右掌向下,向后摆掌,同时重心前移,提左腿向左前方上步,眼看左前方。 招式十(见图3)斜行拗步动作详解:上体微右转再左转,随转体右脚尖点地辗转,同时左手向右外旋向下,微内旋
5、向左划弧置于左胯旁,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手外旋向上、向左,向前划弧绕置于右前上方,掌指向右上方,掌心向外,目视右手。踏脚擦步,身体微右转,右脚提起后踏脚落步,屈膝半蹲。随右脚落步,左脚迅速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铲出。同时,左手继续向左、向上屈臂外旋再向右、向下划弧屈肘置于左肩前,腕同肩高,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手内旋继续向右、向上划弧置于右胯侧,掌心斜向后,目视右手。左转提勾手,重心左移,左脚尖落地踏实屈膝半蹲,上体左转。随转体左掌向右、向下、向左经腹前再过左膝变勾手,向左上方提勾置于左胸前,臂微屈,勾尖向下。右掌屈肘置于右耳侧,掌指向左后方,掌心向内。目视左手。马步
6、展臂勾手,身体右转,随之右掌臂由右耳侧向左、向前经胸前向右划弧平展;左勾手向左平展。同时两腿屈膝,重心稍右移。接着重心左移成左弓步,身体微左转,两肩下沉,两臂微屈并稍外旋,坠肘、松腕,左手与肩同高,勾尖向下;右手塌腕,指尖斜向上,掌心斜向前,目视右掌。 招式十一(见图4)再收动作详解:收回到起式的状态,分脚开立,与肩同宽,下盘要稳,上身直立,两脚约等肩宽,脚尖冲前或微微里扣,下颌微收,头往上顶,但身体向下沉,沉肩坠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双腿屈膝,手臂微悬,左上右下,位于胸前,虚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闾微送(尾闾是人体的穴位,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铺地,脚趾微
7、扣,足弓虚撑。稍停,全身虚松。眼睛平视远方,似见不见,面部肌肉放松,似笑不笑,牙轻叩,舌轻卷,放松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圆裆开胯。 裆,指人体两大腿内侧交界处,即耻骨联合与尾骨之间的部位,圆裆开胯主要是指会阴部位有宽敞的感觉。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意思,裆自然能圆,“气沉丹田”之“气”沉到脚使得站立沉稳、劲力传递顺遂。双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缓移至足底涌泉穴偏后一点点儿。整体放松,心平气和,呼吸悠长,气沉丹田,神意上领,肉沉骨松,神轻意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