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1940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多媒体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媒体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多媒体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19世纪末电影诞生的时刻,大概就预示了这个神奇的拷贝盘上的世界{1}将会在未来的世纪里大放异彩,而随着更具普及效果的电视剧的出现与繁荣,到上个世纪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一个不同于之前所有时代的世界逐渐展开。相对于给人强烈感官刺激与满足的多媒体视听盛宴,文学的价值何在?曾经的某一民族国家的公民,学习使之成为好公民的理想、意识形态、行为方式、判断方式,印刷文学曾是其中一种主要途径。现在,在全世界,不论是好是坏,越来越多扮演这一角色的,变成了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带、DVD、互联网{2}。文学死了吗?当下的中
2、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给予的契机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有期待,也有困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多媒体环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有利有弊,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利弊,才能扬长避短。 首先,有利之处在于: 多媒体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多媒体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19世纪末电影诞生的时刻,大概就预示了这个神奇的拷贝盘上的世界{1}将会在未来的世纪里大放异彩,而随着更具普及效果的电视剧的出现与繁荣,到上个世纪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一个不同于之前所有时代的世界逐渐展开。相对于给人强烈感官刺激与满足
3、的多媒体视听盛宴,文学的价值何在?曾经的某一民族国家的公民,学习使之成为好公民的理想、意识形态、行为方式、判断方式,印刷文学曾是其中一种主要途径。现在,在全世界,不论是好是坏,越来越多扮演这一角色的,变成了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带、DVD、互联网{2}。文学死了吗?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给予的契机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有期待,也有困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多媒体环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有利有弊,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利弊,才能扬长避短。 首先,有利之处在于: 1.电视剧、电影、
4、音乐等视、音频影像资料的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可以作为方便有效的辅助手段。中国的四大名著家喻户晓,不能不说电视剧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当代作家触电的不在少数,而且在文学边缘化的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凭借着触电而迅速获得大批读者,扩大了影响力。如王朔、李碧华、金庸、琼瑶、池莉、王安忆、刘震云、余华、苏童、莫言等。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便指出,自己在中国参加一个研讨会时,会议上最受尊敬、最有影响的中国作家,是其小说或故事被改编成各种电视剧的作家。{3}在教学中,便可适当运用这些现成的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提供了一个从文学作品改编
5、成他者艺术到社会流行文化等参照体系。当然,此类材料的运用,最好作为课前或课后的准备,可适当择取重要的片段一起观看并讨论。而对中国现代文学一些作品的改编,如老舍的《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沈从文的《边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张爱玲的《半生缘》《色戒》《金锁记》等,甚至可以组织专门的讨论会,对比考察不同作家不同特点的作品在改编中的成败与得失。麦克卢汉在谈到媒介即是讯息时写道: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4}如果说对作品的阅读
6、是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前提,那么对处在多媒体时代下的中国现当代文本文由.L.收集整理学教学,引进这样的时代新尺度则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尽量全面的相关信息。对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资讯的便利,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扩大视野,让自己少做重复劳动。比如对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或现象的研究进展、文学热点等问题,所有材料网上唾手可得:专业研究网站、数字图书馆、作家学者个人网页等;另一方面也从资讯中学习到各种不同的与时俱进的研究思路,甚至可以和自己感兴趣的学者、作家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直接的交流。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是,有众多的主流作家
7、可以有机会面对面交流。相比于上个世纪的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如1950年夏志清对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重新发现,到了1980年才真正影响到大陆的学界,在今天便不大可能出现了。今天的学界成果几乎处于一种共时性的状态。这一点,仅凭教师一个人之力,显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正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尽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时代的当下性,其教学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可以为此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比如学生的主题发言,将大班授课与讨论性质的课相结合,请相关学者或作家与大家交流,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写作、提出问题、寻找材料、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8、.开放的文学研读,新旧时代脉搏的碰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