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225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西方绘画艺术对我国国画发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绘画艺术对我国国画发展的影响西方绘画艺术对我国国画发展的影响 西方艺术是世界.L.艺术历史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不但对于西方绘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并且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富于创新意识的国画家参考、借鉴并吸收了西方艺术中的技术长处,充分结合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改变了中国画在很长的时期以来主要为仿古的作画习惯,使得中国画的面貌焕发了勃勃生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的技艺以及审美领域。 一、西方绘画艺术对国画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 我国画家一代名师徐悲鸿、刘海粟以及林风眠等在某种程度上
2、都充分参考、借鉴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的长处,使得自己的艺术水准得到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艺术风格。 1.题材的选取。国画所选择的题材一般以自然山水为主。西方绘画艺术自从希腊时期开始,长期以来所选取的题材主要是人物。中世纪大部分的宗教画均选取群众为题材。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中的人物非常众多。直到十九世纪,枫丹白露派的兴盛,才开始出现独立的风景画。其后人物画也当仁不让,时至今日裸体画仍然为西方绘画所选择的主要题材。受到这种影响,国画也很快突破了主次之分,产生了山水、人物以及花鸟等各种特色的题材。
3、 2.构图的特征。中国画构图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平面化的效果,最终实现多种构图元素的协调统一,十分注重平面上各种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宾主关系、开合对应、藏露虚实、动静结合、繁简相宜、疏密相间、纵横交错、奇正以及向背等是国画当中十分常见的构图手法,是调整画面当中不同构图元素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由于受到西方绘画写实手法的直接影响,也开始注重空间效果。而其中山水画与人物画以及花鸟画相比较,山水画的空间感更强,人物画其次,花鸟画的空间感最差。国画中运用的三远法就能够有效的反映构图中空间的概念。比如徐悲鸿
4、的《群马》正是巧妙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充分展现了三远的关系。 3.造型艺术。中国画非常重视神韵。善于运用线条造型,并且大部分的线条并非原有的物象,是画家用来表示两物象的一种境界。由于受到素描透视法在平面当中表达立体物的影响,此后人们在开始学习国画的时候也非常注重形似,然而才追求神似。运用西方绘画的技法使得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提高。这些新一代的中国人物画家,其主要的代表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流民图而闻名画坛的蒋兆和,其后继者比如黄胄、周思聪以及刘文西等人物画家使得这种技法得到进一步发扬
5、光大。 4.色彩的运用。和西方艺术中的色彩相比较,中国画的色彩显得更加含蓄。比如国画中的水墨画。后来画家陈之佛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融入了装饰艺术中的色彩,画家张大千则吸取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部分技法,创造了泼彩画法,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国画的色彩。 二、西方绘画艺术对国画内容产生的影响 在现代国画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国家的部分美术家在美术的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西方美术当作艺术创作的一种标准与参照物。特别对那些坚持从传统艺术自身来寻求创新的中国画家,在传承中国画的个性的同时,也充分借鉴、吸收现
6、代西方美术的优点,使得自己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由于受到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直接影响,摒弃了古典艺术当中的完美主义色彩,而转变为对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从而导致彻底抛弃古典主义,通过古拙而深沉的技艺来表达神圣的宗教理念,从实际生活着手,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如实地描绘客观世界以及现实生活,从而将自己的理性认识以及感性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2.重视形式。以形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语言,运用全新的技巧以及形式体现了客观世界与人类的主观丰富的精
7、神世界,进一步拓宽了审美领域。 3.与科技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优秀成果,主动吸收、应用人体的解剖学、化学、光学、构图学、色彩学、透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使得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不仅具备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特征。这些影响不仅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正.L.面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近、现代中国画的快速发展也造成十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画完成了从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三、结束语 现代中国画发展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深刻影响。中国画参考、借鉴以
8、及吸收、西方艺术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在参考、借鉴以及吸收西方艺术的问题上,不能盲地照搬照抄,而应当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唯有如此,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才能获得重大突破,所创造出艺术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当今社会人们的共同审美情趣。使得现代中国画能够发扬光大,走向全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