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33863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8
《试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论文关键词:和谐心理教育 和谐校园 大学 论文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正逐步在理论和实践中重视和发展和谐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和谙心理教育尚为一个较新的教育领城,高校还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体制。在学习、借鉴他人关于和谐校园内洒和特征跳点基地上,笔者经过观察、忍考和提炼,认为和谐校因与和谐心理教育应该是以和谐校因为载体,将心理教育要素立足于和谐理念的前提下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与此同时,笔者还在丈中力
2、图探讨大学生心理的和谐教育观。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来看,不论是量的绝对性还是质的相对性,主流都是健康的、积极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顺利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各项心理能力,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者比例不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均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据天津大学高希庚于1999年的资料统计结果(19
3、97年和1998年,天津市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检测),1997级24,83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1998级大学生中这一比例上升到28,75%。(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警钟长呜2004年3月发生在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震惊全国,仅仅2个月后的2}r年5月,在江西南昌又发生了一起类似马加爵、性质恶劣的大学生薛荣华杀人事件,两次血的教训再次敲响了加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上述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例警示我们,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与我们的教育宗旨不相适应.长此以
4、往也将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从思想高度重视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长期性、严肃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三)神经症、精神疾患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北京市对16所高校休学、退学学生情况调查统计说明,精神疾病问题在诸种休学原因中排第一位,比例为39.7%,而在退学原因中更高达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十分不易的,从神经症、精神疾患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上,足以暴露出我国教育系统以及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薄弱之处。二
5、.和谐校园的要义1.和谐校园的内洒张桂宁认为和谐的大学校园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李斌义认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育人的整体效应。以上观点分别代表了部分大学校园人对“和谐校园”的理解,体现了和谐的本意。2.基于和谙校团的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校园充满浓厚的团队合作氛围。
6、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看得见、感知得到的精神气息。这种精神和情绪具有相互传递、交互感染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情绪场。让学生在文化与教化之间相互交融,在课堂和熏染之中互为体会,在意识和意志的转化中升华。以文化和精神促知识,用质疑促成熟,由理论到伦理,由继承到创新,进而提升人的境界和品质,陶冶人的性格和灵魂。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学有所长,生理与心理和谐发展,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会与人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厌学、逃学罕见,自杀、离家出走、暴力事件少有。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同学关系友爱、诚信、互
7、助;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和合力。和谐的人气、人力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关键的要素。因为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人。理应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主力军。而且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会对人的行动及效果有重大影响。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梢神,百折不饶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良性心理状态正是和谐校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和谐校园的表象情绪特征。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和谐校园的关系大学校园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心理上的和谐,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
8、的校园,因此就不能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个体的美好追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心理和谐其实不单纯是个体原因,隐匿在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单位的发展的和谐程度才是其关键因素。高校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我们无法拒绝时代的进步,只有适应和趋利避害才是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