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

ID:26726859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8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_第1页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_第2页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_第3页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_第4页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关键词:汉语 文化传播 人际交流.摘要: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汉语教师不仅给外国学生教语言,而且还给外国学生传播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关健,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学习的心理差异,应该注重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微观人际交流。  当英语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的汉语教学雨后春笋般逐渐地覆盖全球,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下股汉语热。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达到了4000多万人,一些国家还专

2、门开设了孔子学院专门对外国人教授汉语。为适应全球持续升温的“汉语热”的需要,首届世界汉语大会(TheWorldChineseConference)于2005年7月召开,它为促进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加强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有效的工作平台。面对持续升温的汉语热以及大量的汉语教师输出,汉语的教学逐渐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汉语教师仅仅教外国人汉语的语音、语汇、语法、语用等还不足以让外国人真正学好汉语,他们在实践中意识到进行汉语的文化传播更能促进汉语的传播。但是,在进行文化传播中,我们认为的文化

3、是什么?怎么认识文化?它和语言、人的心理及人际交流之间是什么关系?只有深人地认识文化,尤其是汉语文化,辨析文化与语言、人际交流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播汉语。一、文化是语言传播的内在载体对于“文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大概有200多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我国的《辞海》将文化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的意识形

4、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目前对文化并没有一个确切具体的定义,研究的人只是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来解释文化,专业不一样,文化的内涵也会有区别。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像老虎、大雁等这些具体的词语表示视而可见的事物,人们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理解文化的概念。同时,文化又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化都聚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在某个具体阶段的创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把文化引人语言现象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萨巫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脱离文

5、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文化是隐藏在语言的外壳之中的,需要通过语言学习才能真正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是显现的,文化是隐现的,需要学习某种语言的人不断地进行挖掘。有些语言还必须了解相关的文化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如汉语中的“龙腾虎跃”,这个成语出自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从字面上看好像是龙在天上飞,虎在地上跳跃,两个都很高兴的样子,其真正的意思是:象龙在飞腾,虎在跳

6、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口健就像坐在船上的人,船是语言,人是文化。船是人的载体,离开了船,人无法在水上长时间的停留,船是人停留在水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人通过移动船体现智慧和创新,具有更强的表现力。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的功能学派和以萨巫尔为首的北美人类语言学派就开始关注这二者的关系。其中功能学派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他在进行语言研究中比较注重语境这一点,这是探索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开始;之后的

7、北美人类语言学派对二者的联系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发现了文化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文化的田野调查证实了语言和文化的相关性。语言和文化关系紧密,我们在学习或教授某一种语言的同时,不可以忽略对这种语言的文化的解读和研究,我们更可以通过了解某种文化来接受相应的语言。传播语言也是在传播一种文化,反过来,文化的深人传播也会促进语言的传播,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二、语言学习的心理差异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时空差异较大,民族心理也有相当的差异。这

8、必然造成对汉语教学的影响。首先,从两者的认知心理看,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多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形象性强,注重相关性和整体性,具有非形态特点。西方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注重逻辑性,重个体轻整体,重理性轻感性,体现在语言上,如西方的典型语言—英语,是一种显性的形态语言,抽象词语较多。因此,以西方的思维方式理解具有整体性、意合性的汉语,往往会觉得缺乏逻辑,难以理解。其次,从感情和意志心理看,汉民族表情达意比较含蓄,习惯于间接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