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16977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7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跨界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跨界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告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对象“跨界(crossover)”作为一个新时代特点的专有名词,其概念早已经蔓延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被反复、大量地提及,也被不断地实践。当“跨界”的风潮席卷到设计界,“跨界设计”这个词也就应运而生了。跨界设计,即“跨界的设计”或者“设计的跨界”,指的是设计者跨越学科、行业或领域的边界,进行设计创新。它频繁出现在平面广告、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服装设计等相关行业中,成为设计师们积极尝试的设计方法,也是许多品牌争相
2、采用的营销“噱头”。它颠覆了传统的创作、营销、传播方式,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审美方式和生活态度。跨界设计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潮流,也已经成为当代设计艺术的一种存在状态和发展策略。从设计领域看,跨界设计的概念产生于多元化的社会背景,融合趋势是设计愈发明朗的发展方向。就在国内诸多制造商也开始将跨界的设计方法引入自身品牌,并使其成为普通的研发手段时,“跨界”背后隐含的创新原理也更应该引起业界反思。1.2研究缘起1、设计学科的跨界性设计从诞生之余就有“跨界”的特点,它与科学、技术、艺术等学科从来都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也
3、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它自社会分工以来陷入了边缘的,含混的,甚至尴尬的位置。按照传统的社会分工和知识分类模式,已经被切割为不断细化的具体专业。在逐步被细化切割的过程中,设计学不断地纵向发展并与其他领域划分出了清晰的界限。被细化了的设计也逐步变得系统化、职业化、专业化,使设计的深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设计的推动作用在各个领域也有所体现。但事实上,设计的作用不止于此,按照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的说法,设计的作用是协调,设计是一种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设计这个动作本身,不仅可以协调各个设计门类的关系,也可以跨越学科,从自然
4、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养分,更可以跨界协调产业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设计天然具有跨界性。2、学科融合趋势的要求当今,学科布局变化得非常快,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界限日渐模糊,且不断被打破。许多重大的原始性创新,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研究、多群体突破的态势。研究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跨学科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当然,设计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横跨了自然、社会、人文的综合学科,设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宽泛和多元。设计学作为一门横跨了自然、社会、人文的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呈现日益宽泛和多元的趋势。如某些设计高校也已经率先成
5、立了跨学科的研究点或机构,比如清华大学的信息艺术交叉学科,香港理工大学的多媒体与娱乐技术科学,米兰理工大学出现对“可持续设计”和“服务设计”的热潮,并成立了服务设计中心,种种现象表明跨界已成为趋势。3、跨界设计的商业动因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设计品牌的营销策略逐渐变得多元化。爱马仕与布加迪、奔驰与华硕、路易威登与捷豹……跨界的合作已经屡见不鲜,也成为商家竞相使用的“噱头”。跨界的设计已经成了品牌或是突围或是捍卫地位的新方式,也成为设计品牌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新方法。跨界设计利用和整合了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介,联
6、合具有类似价值诉求的品牌共同诠释一种生活方式,能为消费者带来全面又独特的体验。4、知识生产模式与人才需要的转变英国社会学家吉本斯认为,现代的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已逐渐从启蒙以来那种强调学科内的研究转变为面向现实的社会问题,现代的知识生产方式具有“跨学科性、异质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责任性”。[2]他指出,现代型知识模式的出现具有深刻意义,“对我们所熟知的知识生产组织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无论这些组织是大学、政府研究部门还是企业实验室”。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也使社会对人才需要产生了相应的转变,企业与组织机构对人才的要求
7、不止限于对专业的精通,更希望他们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能有效推进组织中各个层面的创新,并有能力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第二章:当代文化语境与跨界设计2.1文化语境中的设计长久以来,人们看待世界的思维方法一直受到“经典思维”影响,认为一切词汇和概念都有标准的定义,如此才能推进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这种强调精确、肯定、因果、机械的思维方式也影响到设计研究,许多设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迷信于“概念”或者过度追求统一的设计模式。但量子力学的发展打破了人们对“确定性”根深蒂固的观念,“量子思维”赋予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8、。这种思维认为固定的、规范的、去情景化的理解方法过于“理想”,特别是对于设计这类在动态中发展的学科,更应充分考虑到世界的非线性特征和人类文化的多元化。设计在无时不刻的变动发展中,不存在类似于自然学科的“自然状态”。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以不同的视角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被附加上很多新的意义。因此,精确的、绝对的设计概念是不存在的,设计概念总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