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ID:26088921

大小:45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4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_第1页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_第2页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_第3页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_第4页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4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 物体的平衡力 物体的平衡一、高考趋势二、知识结构三、考纲要求四、考点讲解五、典型例题六、高考真题七、单元练习力 物体的平衡一、高考趋势 返回从近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本章的核心内容即高考热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有关摩擦力问题,二是物体平衡问题,三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预计这些热点随高考题的难度、区分度的稳定将不会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高考多是多方面的综合,考查更细、更全面,特别是高考提出的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经常是这部分知识和牛顿定律、功和能、气体的性质、电磁学等内容综合考查,以难度较大的题目出现高考中

2、,考查本章内容的试题多以解答题出现.单纯考查本章内容的题型多以填空、选择为主.占分4%,难度适中.二、知识结构 返回三、考纲要求: 返回四、考点讲解 返回考点一:力、重力、弹力1.力的物质性是各种形式的力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而且,这两个物体问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质世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稿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从受力物体上体现出来,且这个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联系,力的图示就准确简洁地反映

3、了某一个力的三要素情况.3.地球周围的物体,总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它与该物体的运动状况及所处的周边环境无关.4.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从效果上看,这与作用在某一点是相同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的重心.上述处理是“等效原理”的应用.用悬挂法貌重心,要注意它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薄板状物体.5.从力的物质性来认识弹力,它存在于两个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弹力的大小情况由形变的程度决定,而物体的形变程度主要由外部条件决定,因此弹力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属于被动力.6.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

4、变,不易直接判断,可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否符合题意.如符合,则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7.判断弹力的方向应注意到接触处的情况:平面产生成受到的弹力(压力或支持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上某处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面;某一个点的弹力垂直于与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线.考点二:摩擦力1.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间存在压力;(2)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3)两个物体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在计算中要充分

5、注意到两物体接触面向压力FN随外部条件变化而改变的特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关系.3.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它有一个范围(0~最大静摩擦力fm).在物体处于平衡的情况下,静摩擦力大小可用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其方向也必定和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相反.4.当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开始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出现最大静摩擦力.对一个在确定条件下的接触面而言,最大静摩擦力是个定值,有时可近似认为等于在接触面上出现的滑动摩擦力.5.判断物体间有无摩擦力及确定静摩擦力方向时常用

6、的方法是:(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有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2)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应用力学规律判定.考点三:受力分析1.物体受力分折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把其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⑦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逐一分析.③规范地圆好受力图.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牢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2

7、.在受力分折中要特别注意“漏力”和“添力”.这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按正确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画好受力图后,再寻找各力的施力物体,找不出施力物体,这个力一定不存在,就是凭空增添的力.考点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是“等效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它可使几个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力被一个力所“等效替代”,从而使物体的受力情况得到简化.这种“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2.求某几个力的合力必须以这几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为前提.若这几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求这几个力的合力是毫无意义的.3.

8、通过计算法求不同情况下力的合成,首先必须根据题意准确作出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示意图,然后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4.与力合成相反,力的分解是通过“等效替代”的原理用几个力来替代实际的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