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96155
大小:82.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是说事先谋虑准确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表明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既然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那么我就来谈谈它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预习预习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学生学要先于教师教,也就是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开启教师的教学活动。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
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施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自主求知的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收获不到预想的效果,预习就成为了一种形式。一、预习流于形式的原因。1、不重视预习。第一,学生不重视预习,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认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课文,而且这种作业老师也检查不出来。第二,老师不重视预习,老师经常
3、在布置作业时会有一项任务: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可是却不会有具体的要求,这会让学生觉得这个作业形同虚设,算不上一个作业。第三,家长不重视预习,家长在检查作业时看到预习这一项也就问问,不会进一步的检查。这样久而久之,预习就流于形式了。2、不会预习。有的学生在做语文预习时,就是读课文,读完课文预习就做完了,这样的预习和没做一样,根本就没有了解课文的内容。还有的学生就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在课文中划出生字,在新词边上写上注释,课文要求读两遍等等,这样的预习没有自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找不到问题所在,也就解决不了问
4、题。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不知道如何预习,这也让预习流于形式了。3、缺少指导。我在平常布置作业时也会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文,可是不会做具体安排,不会告诉学生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要注意什么,课文应该怎么读,读完之后如何提问,如何体会其中的情感等等。老师可能觉得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预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该由老师条条框框的概括起来,也就不指导了。学生不会预习的方法,也没有老师的指导,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肯定是不会去预习的。基于上述原因,我总结了以下有效的预习方法。二、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第斯多惠说过:发展与培养
5、不能给与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呢?这就要靠我们教师去研究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1、针对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就是根据教师的阅读提示和教材的编者设计好的课后思考练习进行预习。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把要求做
6、的内容做一做,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的思考题常常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的时候,看着这些题目,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找到重难点。有些练习题会侧重于词句段的训练,具有启发性,预习课文时做做,可以达到自我检查的效果。这些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与练习,都是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很强的点拨作用。学生按照这些提示和问题预习,试着去完成,这就是一种针对性的预习。2、五步预习法。第一步,标序号。第一次读课文时,可以在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标完一
7、个数字读一段。这个过程很简单,却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课文由多少个自然段构成,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写作很有帮助,他们可以模仿课文的结构来安排段落。还可以便于语文教学时的操作,比如教师能方便告诉学生第几自然段有需要注意的内容,学生有疑问时可以直接告知老师是第几自然段,这个办法方便使用。第二步,圈生字。对照课后生字表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在课文中用圈画出来,如果这个生字以词语的形式,可以将词语圈画出来,在读课文时学生会对自己画出来的生字较重视,更加印象深刻,识记效果好。第三步,找疑难。学生再读课文时,
8、在自己不明白、不能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读完课文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还可以查阅资料,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也可以相互讨论解决。这样既营造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养成了边读边想的好习惯。第四步,画词句。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情有独钟”好词佳句,它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触动,给人以启发,何况这样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让读者读出美感,老师可以教学生用波浪线将其画出。这样读课文就不只是简单地浏览,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