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1797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腹部切口裂开48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部切口裂开48例分析【关键词】切口裂开[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附院普外科1999年至2004年腹部手术,术后48例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腹部切口裂开与感染、术后腹内压升高、缝合不当及全身情况较差有关。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关键词]切口裂开;预防;治疗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附院近5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附院1999年至2004年间普外科腹部手
2、术1528例,其中48例切口裂开,发生率为3.1%。男39例,女9例。年龄12岁~74岁,平均58岁。切口全层裂开23例,部分裂开25例。急诊手术38例,其中肠梗阻24例,胃肠穿孔10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急性胆道感染1例。择期手术10例,其中结直肠手术6例,胃切除2例,腹壁手术1例,胆肠吻合手术1例。 2结果 分析原因,48例中化脓感染30例,占62.5%。60岁以上39例,占81.3%。26例明显存在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内科合并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4例,糖尿病8例,肾功能不全5例,贫血2例。其中术后肠梗阻11例,剧烈咳嗽6例,呕
3、吐4例,便秘1例。本组围术期无激素使用及放疗、化疗病人。23例全层裂开均立即采取急诊清创全层减张缝合。对于部分裂开病例,20例行清创缝合,5例行开放换药。缝合病例中1例发生再次裂开,后亦行开放换药。本组1例死于心力衰竭,其他均痊愈。 3讨论 3.1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 3.1.1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化脓感染是切口裂开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半数以上切口裂开病例伴有感染(本组占62.5%)。另外切口有引流物通过或血肿、积液,均妨碍切口愈合。正常情况约术后1周末,在腹部切口可触及增厚的索状条带,宽度约1cm,此种“愈合嵴”表明愈合良好。而切口裂开的病例
4、均无此种“愈合嵴”[1]。 3.1.2术后腹内压增高慢性阻塞性肺呼吸道疾患,术后呕吐、呃逆、剧烈咳嗽,都可使腹内压增高,其他如术后肠梗阻、肥胖、腹水及便秘也是常见的腹内压增高的因素[2]。 3.1.3缝合不当是最重要的单一因素。腹壁筋膜是强度最大的关键层次,若此层分离,切口也就裂开了。缝合太稀疏且距离切缘太近也易造成切口裂开。此外,缝合时遗留死腔,造瘘口及引流管从切口引出等均为切口裂开因素。 3.1.4全身情况年老体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大切口裂开的几率越大。营养不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恶性疾病、激素的使用、围术期放疗、化疗均可增
5、加切口裂开的几率。 3.2腹部切口裂开的预防 3.2.1预防切口感染必须严格遵守外科无菌原则,保护好切口,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操作轻柔,避免粗暴分离和大块组织结扎,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合理使用电刀,避免过多使用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液化而继发感染[3]。对于可能污染的伤口,可在术前或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于切口内置橡皮片引流。 3.2.2重视围术期处理对于术前存在的内科疾患要进行及时适当的处理,如控制血糖,纠正营养不良、贫血,补充维生素C,使用蛋白制剂,避免使用激素及进行放疗和化疗。术后早期可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引起腹内压升
6、高的因素,如进行必要的胃肠减压、镇疼、止咳、止吐等。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2.3提高缝合技术,合理使用缝合材料手术时一定要有较好的麻醉,保持腹肌松弛。缝合切口时,必须严格按照解剖层次对和,缝线需距切口1cm~3cm,间距1cm左右,避免缝线撕裂腹膜和筋膜。避免滑结及结扎过紧、过松,导致组织坏死或腹内组织嵌入。造瘘口及引流管应另行戳孔引出。对于有影响切口愈合因素存在的患者,可预防性采取减张缝合。 3.3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非感染性切口裂开,立即进行全层减张缝合。感染性切口经彻底清创后进行早期缝合加细纱条引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
7、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部分切口裂开或局部伤口不宜立即缝合,可开放换药,但愈合时间长,易发生切口疝。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短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再裂开。 由此可见,切口裂开是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和局部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和提高缝合技术有助于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病率。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有效抗生素加TPN治疗,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