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

ID:2557285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_第1页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_第2页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_第3页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_第4页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郭东贵王寒朱晓鹤周英【摘要】目的探讨山慈姑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山慈姑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分离得到4个组分A,B,C和D,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对组分D有很强的敏感性,MIC≤12.5mg/ml,对组分B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mg/ml;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ATCC-10231)对组分B和组分D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freel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对各组分的敏感性都较低,MIC

2、>50mg/ml。结论山慈姑提取物B和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关键词】山慈姑体外抑菌倍比稀释法最低抑菌浓度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姑”,后二者习称“冰球子”[1],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等长江以南各省区。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山慈姑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本文旨在探讨山慈姑的

3、体外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慈姑奠定基础。1材料与仪器1.1材料山慈姑由贵州信邦中药发展有限公司GAP种植基地提供。大孔树脂(D-101,天津化学试剂公司)。1.2试剂氯仿(AR,四川鸿鹤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醋酸乙酯(AR,四川鸿鹤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95%乙醇(AR,重庆川江化学试剂厂),蒸馏水(自制),无菌水(自制)等。1.3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4、提供。1.4培养基营养肉汤固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5g,定容至1000ml,pH值调至7.0;沙氏固体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琼脂15g,定容至1000ml,pH调节5.0。液体培养基组成除了不加琼脂外,与相应的固体培养基相同。1.5仪器高低温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BUCHIR-200),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OHAUS),净化工作台(上海市纯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冷冻干燥机(LABCONCO),超低温冰箱(海尔),

5、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U-1901)。2方法2.1样品的制备取粉碎后的山慈姑100g,用70%乙醇浸提3次,72h/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适量,依次用氯仿、醋酸乙酯萃取后,取水层减压浓缩,浓缩液用95%乙醇溶解,过滤,滤渣以蒸馏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为流动相,D-101为固定相得到四组分,分别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得组分A(水洗脱物),B(25%乙醇洗脱物),C(50%乙醇洗脱物)和D(75%乙醇洗脱物)。2.2菌种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用营养肉汤培养基(组成成分见上)活化培养,白色念珠菌采用沙氏培养基

6、(组成成分见上)活化培养,分别将各菌种浓度调至OD600≈1[2],备用。2.3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取A、B、C、D四组分各100mg溶于1ml无菌水中使其充分溶解后,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取滤液0.3ml,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3]成样品浓度分别为50,25,12.5mg/ml和6.25mg/ml。取稀释后的样品各300μl,分别加入活化的菌悬液30μl(OD600≈1)后培养16h,培养温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35℃,白色念珠菌为27℃。培养后分别取100μl均匀涂布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各自的温度下恒温培养24h,并以相应溶剂作

7、对照,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4]。3结果3.1实验结果山慈姑不同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结果见表1。表1山慈姑不同组分的最低抑菌浓度(略)3.2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中草药对细菌的MIC标准,结合本实验结果,笔者参照同类实验[5]的标准作为判断指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对山慈姑各组分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组分A和C的敏感性较弱,MIC>50mg/ml;对组分B有较强的敏感性,12.5mg/ml<MIC≤25mg/ml;对组分D有很强的敏感性,MIC≤6.25mg/ml。大肠杆菌对山慈姑各组分的

8、敏感性都较弱,MIC>50mg/ml。白色念珠菌对组分A和C的敏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