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4876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浅论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分析论文.freel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包括六个方面,即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有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功能在六个维度及总分上都比一般儿童的差,差异非常显著。比如在沟通上,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的爱好和交友情况。究其原因,主观上是父母的“家庭等级观念”,认为孩子无权与自己平等地对话,更无权指出父母的错误,客观上是父母过于繁忙所致;在情感反应上,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缺少应有的情感反应,孩子在学校里
2、受到挫折,如考试不好、上课听不懂,回到家里非但得不到理解和鼓励,反而遭受痛斥,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在角色分上下,不少父母常犯“角色固着”的毛病,回到家继续当“领导”高高在上,当“教师”诲人不倦,或者乐此不疲于保姆、教练、监工、纠察、侦探、审判官等孩子反感的角色,在行为控制方式上通常是不健康的,家规或者混乱(时重时轻),或者放任,或者过分刻板,有的甚至可谓残忍,最终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二、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一些建议(一)给予孩子五条件的积极关注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无
3、条件的关注和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倡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父母也许不满意孩子的某些表现,但应该“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无论自己怎么样,学习好或不好,都是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的。这样,孩子才能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纳入到自我概念当中,接受虽不完美但完整的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因此,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必须要打破孩子的学业表现与自己的情感温暖之间的不良联系。在孩子学习不良发生后,一如既往地对孩子采取理解、接纳、鼓励和关爱的态度,保持合乎实际的期望,帮助子女树立起信心,使
4、其独立自信、勇于社交、为同伴所接受。如果父母继续采用打骂、责罚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不断增加,学习更加困难,陷入恶性循环。(二)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真正融洽。成功的父母应当以孩子为主体,积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潜能,做到“顺其所思,同其所感;与其所需,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而不是一味地溺爱纵容、放任自流、拒绝冷漠,或者简单粗暴。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更应当想方设法消除家庭内部的隔阂,在良好的父母关系基础上,
5、重建一种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创造一个沟通良好,和谐共处、互勉共励的家庭心理环境,当孩子愿意对父母无话不谈时,自然会引父母为知己,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主动请教一切他想知道的东西。此外,父母还应当调整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合理监控,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不过分干涉其活动自由,并保持与教师的密切联系,帮助孩子制订适当的学习内容和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感反应,对其进行较多的积极评价和鼓励,绝不可对其放任自流。(三)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改善家庭功能的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
6、母在家庭中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的准确。在家庭中,父母不但是孩子身心成长和成熟的引领者,更是孩子立身做人的榜样。但无论如何,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领导、教师或监工等别的角色。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应当充分促进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建立一个与孩子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喜好,熟悉孩子的交往圈子;制订一个明确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和示范;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四)与孩子共同学
7、习、共同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并不是只有孩子单方面受教育,父母更应该先受教育,并且孩子与父母之间还有相互学习和教育的关系。这就要求父母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不仅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质。此外,借助电视的教育频道和心理访谈节目、因特网上的教育科学知识等家庭资源也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的。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多看一些有关儿童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向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咨询请教,也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五)
8、采取各种措施,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要特别关注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推脱自己的教育职责,如果实在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应托付给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人,并且经常与孩子及代养人保持联系与沟通。离异家庭的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心理行为表现。研究表明,学龄期的儿童倾向于将父母离异的原因归咎于自身,青春期的少年则更容易从父母离异的经历中吸取关于婚姻感情的负面信息,这无疑将影响离异家庭孩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