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4412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胡小青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2、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
3、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
4、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
5、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
6、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
7、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
8、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