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制萎扶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制萎扶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关键词】制萎扶胃丸慢性萎缩性胃炎摩罗丹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本院院内制剂制萎扶胃丸(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制萎扶胃丸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摩罗丹对照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30岁7例,30~40岁16例,40~50岁17例,50~60岁12例,60岁8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半。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30岁4例,30~40岁6例,..40~5
2、0岁10例,50~60岁8例,60岁2例;病程最长14年,最短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指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2。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制萎扶胃丸(本院制剂室提供,浓缩丸,每瓶40g),每次10~15粒,每日3次,饭前服。对照组口服摩罗丹(河北省邯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每瓶200粒),
3、每次8~16粒,每日3次,饭前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病理等复查,并分别统计临床疗效。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拟定。3.1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食欲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恶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3.2胃镜、病理疗效标准显效: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糜烂、出血、水肿消失;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粗糙不平等现象消失,上述3项具备1项者即为显效,或病理检查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
4、、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程度好转1度以上者。有效:上述3项中任何一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变化有减轻。无效;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变。恶化: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有1项较原来加重者。x【关键词】制萎扶胃丸慢性萎缩性胃炎摩罗丹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本院院内制剂制萎扶胃丸(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制萎扶胃丸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摩罗丹对照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30岁7例,30~40岁1
5、6例,40~50岁17例,50~60岁12例,60岁8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半。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30岁4例,30~40岁6例,40~50岁10例,50~60岁8例,60岁2例;病程最长14年,最短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指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2。2治疗方法
6、治疗组口服制萎扶胃丸(本院制剂室提供,浓缩丸,每瓶40g),每次10~15粒,每日3次,饭前服。对照组口服摩罗丹(河北省邯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每瓶200粒),每次8~16粒,每日3次,饭前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病理等复查,并分别统计临床疗效。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拟定。3.1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食欲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恶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3.2胃镜、病理疗效标准显效:
7、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糜烂、出血、水肿消失;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粗糙不平等现象消失,上述3项具备1项者即为显效,或病理检查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程度好转1度以上者。有效:上述3项中任何一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变化有减轻。无效;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变。恶化: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有1项较原来加重者。4结果经治疗,2组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尤以对纳呆症状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有效率经Ridit分析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
8、2。2组均随访6~8个月,治疗组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