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逆散配合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逆散配合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freelin,每日1次。对照组:予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口服。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停药半年后随访统计复发情况。3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消失,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明显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复查胃镜胆汁反流减少,
2、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或加重者。3.2临床疗效治疗组32例中,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40.6%,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2例中,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87.5%。2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3.3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略)注: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3.4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停药半年内症状、体征又复发或加重)者
3、4例,占总有效率的13.8%,对照组复发者13例,占总有效率的4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典型病例患者,女,37岁,2003年5月12日初诊。患者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3年。近2个月来,因情志不遂,加之饮食不慎,胃脘胀痛又作,痛连两胁,并放散至背部。伴有嗳气频繁,嘈杂,口苦纳少,时有呕吐苦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1周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为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利胆、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枳实各6g,白芍、金铃子、延胡索各10g,春砂仁(后下)6g,乌贼骨20g,炙甘草6g。每日1
4、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针灸取穴: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肝俞、胆俞。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7d后胃脘疼痛、嗳气明显好转,口苦及呕吐等症状减轻。宗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胃痛、嘈杂、口苦及呕吐等症状消失,纳食基本正常。复查胃镜,未见胆汁反流,胃黏膜炎症基本消失。随访2年,胃痛未发。5讨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及经络功能失常有关。脾胃居于中焦,主司受纳消化功能,而这一过程有赖于肝之正常疏泄,借肝气之疏泄,胆汁随胃气下行顺降入肠以利消化。若忧思恼怒、情志失畅等因素,使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常,胆液不循
5、胃气下降肠腑助消化,反上逆于胃而表现出胃脘胀痛、嗳气、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嘈杂泛酸之症。四逆散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抗肝损伤、利胆、镇痛、兴奋胃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和胰蛋白酶、抗溃疡等作用。白芍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对消化系统溃疡有防治作用。枳实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有力,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甘草有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溃疡、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2。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主治脾胃
6、病变。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以疏肝理气。脾俞、胃俞、肝俞、胆俞是脾、胃、肝、胆等脏腑之气分别输注在背部的相应部位,针剌上述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失调、阴阳失衡,使脾升胃降,各施其职,使肝气疏泄条达,胆汁排泄正常,原有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到阴平阳秘状态。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四逆散配合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