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59264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高职教育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的几点看法 【摘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对现今的高职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授课,以及现今正轰轰烈烈开展的工学结合的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支持,并发展迅速。做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实践工作,对高职教育也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高职教育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教育系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扩招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
2、教学逐步规范化,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次发布相关高职教育的纲要、通知等,凸现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今年召开的十七大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这些政策性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发展高职教育的决心之大,力度之深,范围之广,也能从中发现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光
3、明前景。 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高规格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如全国闻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带动其他高职院校纷纷效仿深职院模式发展和推进,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黄金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问题和缺陷,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从中发现、探讨和解决。 二、高职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上岗工作作铺垫与准备的。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但专业课程在设置与内容上,
4、应当以什么为基准呢? 1.以行业为基准,以需求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性,并常与当地的支柱产业相结合,做到产学结合。但由于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标准不一,同一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看法与观点也各不相同,常常会左右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展和设置。如工科专业,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学校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工艺等的培养与训练上,以培养生产线技术工人为主;而另外的企业负责人则认为,设计、思维是中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遮目,应当将专业课视为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尽量涵盖其今后的主要工作方向
5、,或将专业设置为几个不同的工作方向进行培养,尽量做到面广,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发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至于专业精通程度则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要求和工作经验。 2.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应更加丰富多彩。高职学生一般对实践内容较感兴趣,对理论内容不太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和特点,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应当适时变化,因此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其更贴合学生今后将要面对的实际工作环节。如,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将整个专业课程拆分为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授、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6、和实践知识。 (二)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教育部对当前高职教育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主要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作能力,其实施形式有以下几种:暑期实践,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其中,生产性实训被认为是现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新体现,也是凸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形式。 生产性实训目前常用的方式为:学校提供场地,降低租金,吸引相关企业将生产流水线搬到校内。企业在生产同时,要接纳学校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顶岗实习、实际生产的场所。对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降低,场地成本降低;对学校而言,能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水平吸引到学校,学生又能得到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的机会,学校和企业还能共同制
7、定生产标准,推动企业甚至行业的发展。 生产性实训一般实施两个学期加暑假两个月,将近3个学期。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大力推动工学结合,其初衷是极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参加工作时,即能马上适应接手的工作。 在目前高职院校轰轰烈烈的开展工学结合工作,推进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凸显了一个方向性问题――我们高职院校到底是要培养熟练工还是高技能人才?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高职研究人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