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质: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在变形和破坏方面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试件和实验条件常温、静载一、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1、试件L0标点标距d0(1)材料类型:低碳钢:灰铸铁:2.标准试件:塑性材料的典型代表;脆性材料的典型代表;(2)标准试件:标距:用于测试的等截面部分长度;尺寸符合国标的试件;圆截面试件标距:L0=10d0或5d02、试验机3、低碳钢拉伸曲线明显的四个阶段1、弹性阶段ob比例极限弹性极限2、屈服阶段bc(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屈服极限3、强化阶段ce(恢复抵抗变形的能力)(均匀塑性变形
2、)强度极限(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4、局部径缩阶段ef(1)弹性阶段比例极限σpoa段是直线,应力与应变在此段成正比关系,材料符合虎克定律,直线oa的斜率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直线部分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σp,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曲线超过a点,图上ab段已不再是直线,说明材料已不符合虎克定律。但在ab段内卸载,变形也随之消失,说明ab段也发生弹性变形,所以ab段称为弹性阶段。b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σe,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工程实际中通常对二者不作严格区分,而近似地用比例极限代
3、替弹性极限。(2)屈服阶段屈服点曲线超过b点后,出现了一段锯齿形曲线,这—阶段应力没有增加,而应变依然在增加,材料好像失去了抵抗变形的能力,把这种应力不增加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作屈服,bc段称为屈服阶段。屈服阶段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点(或屈服极限)。在屈服阶段卸载,将出现不能消失的塑性变形。工程上一般不允许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并把塑性变形作为塑性材料破坏的标志,所以屈服点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3)强化阶段抗拉强度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从c点又开始逐渐上升,说明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加应力,材料
4、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作强化,ce段称为强化阶段(加工硬化)。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4)缩颈断裂阶段曲线到达e点前,试件的变形是均匀发生的,曲线到达e点,在试件比较薄弱的某一局部(材质不均匀或有缺陷处),变形显著增加,有效横截面急剧减小,出现了缩颈现象,试件很快被拉断,所以ef段称为缩颈断裂阶段。4.塑性指标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但塑性变形仍保留下来。工程上用试件拉断后遗留下来的变形表示材料的塑性指标。常用的塑性指标
5、有两个:伸长率:%断面收缩率:%L1—试件拉断后的标距L—是原标距A1—试件断口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A—原横截面面积。、值越大,其塑性越好。一般把≥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钢材、铜、铝等;把<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石料等。工程应用:冷作硬化1、弹性范围内卸载、再加载2、过弹性范围卸载、再加载即材料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是线形关系,这就是卸载定律。材料的比例极限增高,延伸率降低,称之为冷作硬化或加工硬化。对于脆性材料(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微弯的曲线,没有屈服和径缩现象,试件突然拉断。
6、断后伸长率约为0.5%。为典型的脆性材料。σbt—拉伸强度极限(约为140MPa)。它是衡量脆性材料(铸铁)拉伸的唯一强度指标。5、灰铸铁常温、静载§9-5二、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1、试样及试验条件aO1O2f1(f)aE=tgaD(ss下)(se)BC(ss上)A(sp)E(sb)gs(MPa)200400e0.10.2OEy=tga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低碳钢压缩应力应变曲线2、低碳钢压缩实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样,一般制成短圆柱形,柱的高度约为直径的1.5~3倍,试样的上下平面有平行度和光洁度的要求非金
7、属材料,如混凝土、石料等通常制成正方形。低碳钢是塑性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变图,如图示。在屈服以前,压缩时的曲线和拉伸时的曲线基本重合,屈服以后随着压力的增大,试样被压成“鼓形”,最后被压成“薄饼”而不发生断裂,所以低碳钢压缩时无强度极限。sbyseOsbL灰铸铁的拉伸曲线灰铸铁的压缩曲线aa=45o~55o剪应力引起断裂3、灰铸铁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应力较小时,近似认为符合虎克定律。曲线没有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沿与轴线大约成45°的斜截面发生破裂破坏。曲线最高点的应力值称为抗压强度。铸铁材料抗压性能远好
8、于抗拉性能,这也是脆性材料共有的属性。因此,工程中常用铸铁等脆性材料作受压构件,而不用作受拉构件。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力学性能比较塑性材料脆性材料断裂前有很大塑性变形断裂前变形很小抗压能力与抗拉能力相近抗压能力远大于抗拉能力延伸率δ>5%延伸率δ<5%可承受冲击载荷,适合于锻压和冷加工适合于做基础构件或外壳材料的塑性和脆性会因为制造方法工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