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68136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8
《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对党的十届四中全会《决定》文章浅析南江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份《决定》,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了方向、任务和目标,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战略意义。《决定》从写作角度上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极富学习和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我在学习《决定
2、》精神的同时,也对文章的布局、段落、语言等进行详细学习理解。据了解,起草《决定》的是来自各地各部门的46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从寒冬岁月到春暖花开,从炎炎夏日到九月金秋,近10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12次全体会议,40多次工作班子会议,连同小组会议在内,各类会议总计100多场,对《决定》稿反复修改,先后正式改稿50多次。还经过政治局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审核,这篇文章当之无愧为建国以来最为经典的文章,是从事文字工作人员学习的最好教材。全文共有17000余字,明确指出
3、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原则、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落实措施,从总体上看,全文写得理周词切,严谨缜密,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堪称决定体公文写作的巨篇,心得体会《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就文章结构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同志批评指正。全文共有九个小标题,第一个小标题是一个独立部分,从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客观环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整体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全面、
4、深刻地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表达的手法上看,这部分属“提出问题”,是全文的引叙;第二至第八个小标题可视为《决定》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从外在形式上看,这部分呈现出由总到分的结构模式,其中第二、三个小标题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总”,第四至第八个小标题为“分”,即分别就“提高五种能力”加以深入、具体地阐述,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样,由“总”至“分”,以总统分,使行
5、文结构集中、紧凑;又以“分”来呼应“总”,使行文结构趋于严谨、缜密,从而产生一种“轮辐向心”之效;第九个小标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亦可视为一个独立部分。在写法上仍然采用了由总到分的方式,先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可以说是总体上的要求和目标,接下去又分别对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篇《决定》在外在结构上明显地分成三大块
6、,从思想问题从手,进而明确任务要求,最后以组织领导作结,以虚带实,虚实结合,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体现在内在结构上,第一部分(第1个小标题)属于“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第2至8个小标题)实质上属于“分析问题”,第三部分(第9个小标题)则属“解决问题”,从而使行文布局严谨,结构缜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令人无懈可击。做为党的工作者、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人员,除了学习《决定》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全面系统地把握学习领会这篇《决定》在结构上的严谨、语言上的灵
7、活、修辞上的准确,并且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写出精品文章。结构严谨 无懈可击2 第2篇组织结构制度论文 〖预览〗论文关键词:制度理论;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子系统;案例分析论文摘要:企业部门组织结构形成的原因来自于制度的压力,当制度改变的时候,迫于在新的制度中取得合法性,组织的结构需要改变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当效率最大化的结构与制度情境产生冲突的时候,部门会选择合法性最大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本文选择美的荣事达集团的洗衣机研发中心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荣事达被美的收购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并
8、从制度理论的角度来详尽解释该公司组织内部子系统选择某一种结构而不选择效率最大化结构的原因。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组织选择某一种组织结构而不选择能够最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结构,这种选择偏好背后的原因,以制度的观点来说,是对于合法性的追求。已经有研究表明在组织场域层次、组织群体层次上,这个观点是成立的(ie.,DiMaggioPowell,1983)。根据Scott在2001年提出的“制度层次”的观点,上一层次的制度为下一层次制度提供了背景,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