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40057
大小:7.62 MB
页数:393页
时间:2018-11-18
《教育学基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学院金红莲课程的历史1、课程的起源“教育学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已经有200多年历史。这门课程最早出现在普鲁士,第一位讲授此课的是特拉普(1779年),第二是康德。康德,1903年,出版《康德论教育》后美国、法国等国家也均效仿德国,开设该课程。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西学”,教育学添列其中。1898年维新变法时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设有“教育学”一科,这是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最早开设“教育学”课程。课程的历史2、课程的演变18世纪,最早开设时是所有教育知识的总称。19世纪末,教育学科领域出现学科分化现象
2、,“教育学”课程就逐渐地脱离自己无所不包的特性,演变为一门各教育分支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学”“教育概论”、“教育基础”、“教育学原理”等。第一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这一用词具有三层含义。1、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2、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3、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教育规律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概念(一)教育现象1、概念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的三种规定性(1)是客观存
3、在的,可以感知、认识的客观存在物;(2)是教育实践的表现形式,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本身(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3)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1)从发展的时间历程来看。(一)教育现象(2)从存在的现状来看,有不同范围的教育现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一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补习学校、扫盲班、技术培训班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
4、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你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特点:教育场所固定;教学主体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固定;具有特定的内容和目标。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2、从存在现状来看场所固定教学主体的相互作用固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二)教育问题是人们在对客观的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发展职业教育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制度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前教育问题中小学生减负问
5、题(三)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固有规律,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本质联系,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一切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能不断地、反复地对教育产生影响和起作用。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1、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2、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三、教育科学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
6、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与教育相关的学科研究中的新发现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科群。四、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研究内容:教育本质、价值、教师与学生、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的内容、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管理等。教材: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学校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编写。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产生于17世纪以后,这时近代自然科学非常发达,科学研究方法普遍确立。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实践
7、经验的积累及这与这一社会现象认识的深化。历史发展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古代时期的教育学主要体现为朴素的教育思想(教育乃哲学之母,哲学家都是教育家)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论语》1、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贫富、贵贱、智愚、善恶)2、教学原则,内容注重忠孝仁爱,教育目的是培养贤人和君子。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最早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1、教育作用与目的:“化民成俗,必由学
8、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的教育思想2、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故事:子路和冉有的故事。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公西华:“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教学相长启发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