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ID:2503066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_第1页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_第2页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_第3页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以《故都的秋》为例    ◎杨婧    文学教育是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本文以《故都的秋》为例,浅析当今文学教育对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一、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    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教学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分析生平、风格、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等,在新课标下的文学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将这些“模式”当作解读作品的标签,而是应该尊重自身的阅读感悟和学生

2、的阅读体验。正如前苏联史上著名的文学教学法专家雷勃尼科娃指出“回归到作品本身的阅读分析方法正是我们如今所提倡和要求的。”[1]文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紧扣文本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注重于生命整体的体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将生活经验、思想情感、思维能力灌注于文学作品中,寻找心灵上的共鸣,获得精神世界的启悟。    二、文学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这一性质决定了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在听、

3、说、读、写上的能力,也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不仅指帮助学生了解到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思维训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丰富阅历。    (一)紧扣文本,从细节品味百态人生    让学生学会从文本字词中寻找文本信息,品出独特的自我感悟,反复斟酌字眼,从而发现文学语言的美。以中学课文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我们引导学生从文本字词、对事物描写的篇幅等方面来发现和欣赏“故都的秋”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文中第三自然段,有的教师将高远

4、碧绿的天色、飞鸟的清脆的振翅声、槐树下细碎的阳光简单归结为“清”和“静”,其实在这些字句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郁达夫写到的北国旅游胜地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却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多用篇幅。更多的是引导着我们“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高远的天空,听驯鸽在青天下的振翅之声,再细数着丝丝漏下的日光,观赏牵牛花的蓝朵……在这样的呈现方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郁达夫要传达给我们的是存在于北京百姓生活当中那个平

5、凡又不平凡、传统气息浓重的、更为真实的北京秋味。(语文教学论文 .fmer或叫做小春天气而已。”在心里,北平的秋来得深沉、典丽、清妙、悲凉,他对北京的爱也是近乎偏执的疯狂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故都的秋。    (二)“气自华”的感染    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生活、反映了世界,它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也是作家的意识产物。学生要正确理解、掌握这些文学作品并和作品发生共鸣,必须透过作品表层,去感悟作品中的深层蕴意。“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在带领学生阅

6、读文本时,应当思考的是如何用这种“气质”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经验和情感融入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而非依靠教参书。教师对教参书的运用是有主体性地,它只能作为教师解读课文的一个部分。对课文真实的理解和感受,还是必须于平日积累中形成的阅读经验中。在《故都的秋》中,假设我们直接从生平事迹来推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情感,告诉学生文章结论会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的机会减少,变成读文章千篇一律,便赏玩不到故都之秋的深厚蕴意了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