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

ID:24998761

大小: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_第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_第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_第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_第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论文.freelvonHumboldt)为代表的所谓“个体主观主义”(individualisticsubjectivism)语言学曾经认为“语言的基础是个体的创造性言语行为。语言的根源是个体的心灵”,“解释语言现象,也就是把语言现象当成是有意义的个体创造行为来看待”,而且,齐格蒙特鲍曼在论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的时候虽然也同意“并没有个人语言这种东西”,但他同时也指出:“但是人至少需要个人语言以表达各种感觉——生命世界中最彻底和最坚决的个人要素”,在此意义上,我将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的语言实践作为不同的个体

2、实践进行研究应该是可以成立的;第二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个体语言”,主要是指通过对个体经验的自觉书写来反抗既有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的语言成规的语言策略,这是一种具有历史创造意义的语言实践,建立于“个体经验”基础上的“对抗性”、“创造性”与“差异性”,构成了“个体语言”的基本特征。90年代以来,个体的“经验”这一更加宽泛的、包括了个体的日常经历、生命体验、精神意识与思想情感的所指得到了许多作家、诗人或批评家们不约而同的强调,所谓的“个体语言”,实际上正是与个体经验构成着基本一致的表征关系。不仅“知青作家”中的“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联系着他们个人

3、最隐秘的经验”,而且,比他们更为年轻的作家与诗人,更加注重对个体经验的自觉书写。在“晚生代”作家的重要代表韩东那里,小说的方式就是“以个人经验方式为源头的,是个人经验方式的延伸”。而李洱却在汉语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肯定个体语言的历史合法性,认为对汉语文学来说,以“更容易逼近个人经验”的“个人性语言”进行“个体言说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他认为,在9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既然‘我不相信’已经深入心灵的深处,那惟一可以抓住的当然就是个人的那一点经验了”。个体语言对于个体经验的表征便成了一种颇具历史性的语言实践。同样是由于历史语境的变化,被称为是“个体承担的诗歌”的“知识

4、分子写作”不仅不同于80年代“‘朦胧诗’的抗衡激情”,也迥异于与其同一时代的“‘他们’和‘非非’对破碎个人心灵碎片的恣意杂陈”,而是“更注重个人体验的想象与内省”,“更重视诗歌语言想象对经验的发展与重构”。因此,所谓的“个体承担”,实际上就是指诗人个体在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面承担着全新的诗学使命,这便是诗歌语言对于“个人体验”和“个人经验”的“接纳”、“发展与重构”。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的对抗性关系必然意味着个体语言对于公共语言的“对抗”,这种“对抗”,主要体现为个体语言对于既往的、已经充分公共化和传统化了语言成规的反叛或逃逸。韩东认为:“一般的个

5、人为纳入社会或群体,借助的是现成方便的观望方式、沿习已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而这些“现有的方式与每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所以,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对其“具体的生活经验”的表达自然应该摒弃那些“沿习已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进而创造独特的个体语言,也因如此,他才明确宣称其对汉语传统的反叛:“我不是汉语传统天然的传承者。汉语传统对于我也不是一部天然的法律”。与此类似,棉棉等人的语言实践,也“基本上和汉语写作的传统没有什么联系”。如果说,韩东和棉棉等人所对抗的公共语言,主要还是既有的语言传统及语言成规,那么“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所对抗的,则是被他们称为是“集体

6、语言”的东西。在他们那里,“个人写作”的提出,正是导因于这样的警惕,即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会被制度化地变为某种集体语言的牺牲品,并进而会使充满激情、抱负的单纯对抗性写作失效”,因此,“个人写作”便是对“集体语言”的对抗与逃逸,是一种保持着“对抗性”的语言策略。个体经验的现实性、鲜活性与独特性,不仅决定了它的能指即个体语言对于公共语言成规的对抗,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语言不依成规的历史创造性及它的个体差异性。在沃洛希诺夫所曾概括的“个体主观主义”语言学看来,“语言的本质,其实就是它的创造过程”,“语言的真实本质乃体现于不可重复的个体创造行为之中”,这种对个体语言之创造性

7、的肯定,在90年代以来的个体语言实践中亦有着相应的强调。比如韩东,他在将自己的写作命名为对抗于既有的“常识写作”的“非常识的写作”、并且指出其“语言将朝向未形成的未来展开”的时候,就曾强调其“与写作者的内心独白和血液流淌更紧密相关”的语言的创造性。他认为,这种语言“要求活力、流动、描写生活的有效性”,“这样的语言肩负着创造的使命,并在创造的过程中创造自身,它是革命性的、狂野的、颠覆的,而与任何保守、维持和死亡的意向无关”。在此意义上,个体经验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自然也就导致了个体语言的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个体差异,“差异的而非同一的”语言特性以及对于“由语言新质带来

8、的对‘多样性’的寻求”,“把‘差异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