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92018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罗玉生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251800摘要: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学生的成长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何发挥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木文提出了笔者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关键词:教师社会家长中学生德育问题对策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担忧。如青少年
2、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这谈几点我的感触和建议:一、关于教师教师应该深深明白师范的含义:学高为师,品正为范。一少部分教师没有赢得学生的尊敬,尽管他很辛苦,都与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关。建议: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育人观;教师更要多读书,拓宽视野,做“万金油”,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每位教师的最
3、高学位。若干年后,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可能不能记起,但一定能记住老师的品行。当教师是幸福的,没有当班主任的老师是遗憾的。要当班主任就应该用心去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有爱心的、有“计谋”的,很温情的,有时乂很“强势”,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或事是不屑一顾的。建议:适时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进行典型发言,案例剖析,成功案例介绍;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评选“名班主任”;给班主任学习和互动的平台等促进班主任成长。用爱去融化孩子,对学生进行悲悯教育,培养学生的冋情心、感恩心,让学生明白大爱的道理。教师要用爱的渴望调动学生
4、,用爱的0光注视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用爱的细节感染学生,用爱的胸怀包容学生,没奋爱就没奋教育。假如你的学生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是不是学生缺少爱的0光?假如你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你要扪心自问:我对学生爱的目光足够吗?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奋多少心理脆弱的孩子,在老师不经意的一顿批评下,心理扭曲、极度叛逆、偏执、走极端、精神分裂等。教师要认真学基础心理学。如理解运用“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客观的心理分析,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二、关
5、于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单一的管理,轻人格的培养,轻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处罚,简单粗暴,不做细微的工作,不能形式多样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也只是少数人在表演,多数人在陪练。建议: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远足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的耐力;利用墙壁、板报、橱窗;评选文明标兵;利用重大节日或活动;通过媒体、电视、电影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廉耻礼仪、知恩感恩等方面的教育。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及生存状态等,造成教师队伍中出现职业倦怠和教师心态失衡、对社会不满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到
6、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不稳定,工作懈怠,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种现象己成为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魏书生奋关《学校管理》的谈话中,对如何平衡教师心态,如何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闲惑等,奋很好的指导和解决。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审时度势,对教师给以正面的引导。三、关于社会和家庭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抵消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建议: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当地冇名望的道德模范或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家长、老师不要再孩子面前大谈社会的不公或者是社会的阴暗面,家长、老师要管住自
7、己的嘴,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希望。在假期,特别是寒假暑假,要和社会“争学生”。现在的学生双休日、长假、短假,都是满世界的疯玩,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一到假期人满为患。以前有个说法,中国的父母从来对孩子是养而不教,富人家的孩子在家里转,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转,长大以后一起&天地黑在社会上转。为避免5+2=0的现象,长假过后孩子“失调”的现象,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科学的、适当的、学生乐做的、对孩子长远发展有益的任务,让学生假期有事做,不要让一个假期毁了一批孩子。学年内的由班主任负责;暑假的由学校负责,或者提前分班,假
8、期学生就责任到班、责任到班级的科任教师,学校对完成的好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奖励。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吋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吋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