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56100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入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入门高胜利陕丙省绥德县中角镇九年制学校718000很坦率地说,当前的作文教学是很让人沮丧的,这种沮丧不只来自大量粗制滥造的教辅对作文教学的冲击,这种冲击的致命之处就是蒙蔽了学生认知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会了学生为了分数说假话,更是来自我们教师木身的不自信,教师木身没有足够的写作经验和出自内心的写作理论。从教科书和作文辅导图书中获得那些“技术”不足以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支持,因而,这种没有传统和背景的作文教学就成了一种“碎片式”的灌输。这里所说的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和语言的传统,背景是指学生面对的当代社会生活背景,失去了这两者,所谓的作文教学不过是“空中楼阁”。可喜的是,近H
2、我仔细研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作文入门》和夏丐尊《文章作法》两木书;觉得这是我们找回自信的机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读过这两木书,绝对是遗憾的事情,尽管我读得也很晚,但毕竟遇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作文入门》是一木很薄的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后一部分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二者相互呼应,前者讲的是散体文章的写法,后者讲的是韵文的阅读和写法。或许有人觉得,我们现在乂不写韵文了,讲韵文的写法对我们有什么用。其实,汉语写作的经验都积累在古文中,从古文中了解和学习汉语是我们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和起点。比如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
3、统,表现在写作上,就对应着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方法是我们写文章需要把握和运用的。书中的精彩之处是重点讲了如何阅读文章和写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老师的如何去教学生写文章。这看似简单,却是我们许多中学教师的“致命伤。我们不会阅读和写文章,但这却是教学生写文章的一个基础。在书的前一部分中,梁启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结合中学生的写作实际,把记叙文、记静态之文、记动态之文、记事文、论辩之文、教授法等相关内容简洁地写了出来。虽然文字很简洁,但论述充分,例子充实,真正做到了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例如,他讲到记动态之文吋总结说,无论记何种动态。他认为无论动、静、单纯、复杂状态,皆有外表及内含的精神。随
4、后他举例分析说:“风景一一记风景专记它的状态是外表;观者的心情是内含。同是一个月:清高的人看月,一面写月的妙处,一面写心境的清洁;生离死别之情,这便是内含的状态。”这样简洁的分析,把这类文章写作的核心归纳了出来:把状态的“内”“外”表达清楚才是一篇好文章。比如上面关于风景的论述,我们的作文辅导教参一般会说“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这话固然不假,但显然是很空泛的,仅仅是理论的分析,比起梁启超的总结显然缺乏实用性,更何况从理论上来说也低了几个档次。所以当我们根据辅导教参来告诉学生写景要抓住主要特征吋,学生依然是不知所措,不明白该如何下笔。这样精彩的分析书中比比皆是。例如阅读教学上主张“
5、令学生阅读(分组比较)”、“用讨论式的讲授”等;在作文的教学上,主张修改吋应注意他的思想清不清,组织的对不对,字句不妥当不大不要紧(因为这是末节),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写作的频率是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每一篇要让他充分地预备这些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教学有很好的启发。全书都是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原创,出自他写作的实践,他对自己的写作也是很自信。在书中,他在讲记静态之文时讲到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凸聚”,这种方法讲宄拿别的事物当陪衬,如绘画进吋以人为主,那四周的木石便是附属品,以树木为主,那树旁的人物便成了点缀品了。在讲到这类文章的范文吋,他说:“如黄宗羲所做的《明儒学案》中的《姚江学案》,精
6、神专注在姚江之学,其余的都是陪衬。《明儒学案》这部书做得好,《姚江学案》更做得好,但是还不如我的《墨子学案》。”我们虽然无法达到他的写作高度,但冋样需要培养面对写作的自信,培养自己写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把写作作为一种人格启蒙传递给学生。梁启超在学术上是大师,按理说他是无暇顾及中学生写作文这些小事情的,但他做了一次“热心肠”的人,这近乎一种奇观,在梁启超的学术编年史中,《作文入门》就显得十分醒H了。这其实饱含着他的一种期待:通过写文章而培养学生做人。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中学生写作文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当然,仅仅把《作文入门》当成是写文章的启蒙之书固然可以,《作文入门》的读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
7、是老师,无论是把它当作“作文教辅”还是作文的教学参考书来说,它都是胜任的,但它并不仅仅限于此。《作文入门》中涉及的例子基本来自古代经典文本,因此,《作文入门》不仅是“人”作文入门,更是进人中国文化之门。梁实秋在冋忆文章中曾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冇情节,有背景,冇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