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55415
大小:1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2017.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阜阳三中培训部:骆方林【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才能走向成功!)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情分析】1、高考考查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理解时往往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既可与传统文化相联系,也可考查西方大国的思想解放问题,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2、高考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考查论证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和历史作用。【学法指导】1、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2、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近代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3、 3、要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课前自主学习】(精读细找,把握基本史实!)一、“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________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的第一人。2、魏源①成就:编撰出《____________》,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____________、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____,对当时
4、的___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细节点拨 林则徐的举动有力地冲击了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影响巨大。但是,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并且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____________的形势。2、代表人物: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等。3、主张:他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____。5、影响:(1)洋务派将魏
5、源提出的“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2)迈出了中国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细节点拨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时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维新运动兴起后,这一主张就成了维护专制体制的思想工具。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2、早期维新思想:(1)人物:王韬、________等。(2)主张:①经济上:主张发展____________,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_
6、___。(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2017.3(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a.在广州办____________,宣传维新思想。b.他撰写的《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c.以《____________》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d.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____________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e.意义: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一思想被称为是“_____________
7、___”“火山大喷火”。②梁启超发表《___________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________、变法图存的思想。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___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____________。4.影响(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提倡________,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